收起

推荐作品
天羽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5
  • 印象:
    拍卖
    确定
  • 经营时间:
    23年
  • 展厅面积:
    530平米
  • 地    区:
    河北-石家庄
您所在的位置:天羽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祁海峰作品进京大展

2011-04-15 11:05:41          

  “生存的风景”——祁海峰油画、雕塑作品展将与5月12——2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作为河北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本次展览,他将以最新的艺术探索,为观众带去全新的、陌生的视觉感受。

  据介绍,这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办,河北省政协书画联谊会、广东省佛山市方圆陶瓷有限公司、 楼兰艺术馆、河北天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羽画廊等多家单位协办承办的大型展览,将集中展示祁海峰毕业以来至今二十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三十余幅,近期雕塑作品二十余件。油画作品包括“乡土风情系列”、“红色涌动系列”、“超现实系列”等三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作品。尽管题材不断变幻,但他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状态的关注以及对文化的关注是永恒的。尤其珍贵的是祁海峰在他那“红色涌动系列”中将那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血红飘带延伸到天边,延伸到地角,延伸到每个血性儿女的心中;使平凡的大山、石屋和饮食男女具有了纪念碑的品质;使我们从那原始的情欲中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崇高、伟岸、张力和博大。在这里,那灰色的群像与血红的飘带以其鲜明的色彩对比和构成对比在呈现一个现实世界的同时还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语言结构与文化结构得以自足的梦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那么永恒,那么神圣。

  他创作的巨幅超现实系列作品—《愚公移山》高2.5米,宽12米(12组联),以太行山精神为母体,融入历史典故“荆柯刺秦王”、“姜太公钓鱼” ;活化石“傩戏”;现代元素“涌动的长城”、 “当代人读书”。充分展现了燕赵风骨。这幅巨作和新近创作的20余件雕塑作品遥相互应,共同组成一幅“生存的风景”。

  祁海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他1964年生于河北武安,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术展览及国内外大型美术展示活动并获奖。2000年,赴法国巴黎艺术城研修,赴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考察。翌年赴伦敦考察英国国家画廊、太特美术馆及大英博物馆等,赴埃及,沿尼罗河,阿克苏,开罗等古迹遗址考察。并在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河北、广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对于作为河北当代油画领军人物之一,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祁海峰而言,他的艺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而愈加走向成熟,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难于套用一种现成的风格、样式和主义对其进行准确的归类,难于准确归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祁海峰的艺术始终处于一种变幻不定的发展中,多变的态势不仅昭示出了祁海峰在艺术上的那种不安分,而透过其灵动的手指、激情地挥洒,更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画布背后那涌动着生命激情地表达和对当代社会结构变迁所导致的人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另一方面,他的艺术愈来愈趋向于走多元发展的结构,他不仅染指水墨,近期又突然做了一批雕塑,虽然雕塑和水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依然是其油画所张扬的精神指向和文化关怀的延续,但这种多元发展无疑是带有很强的观念性,显然观念性又为他赢得了当代艺术的属性。

  20世纪80年代末,祁海峰毕业于85’重镇之一的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他虽不像他的师长们居于85’美术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但历经85’美术运动洗礼的祁海峰,也顺其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善于思考、长于求变的艺术品性。毕业后的祁海峰一如在学院那样,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但社会大环境显然已无学院的艺术氛围,这使他做人做事不敢有一丝的张扬,为人处世的低调导致他在艺术上也更加谨慎,但这并未拟制住他心灵深处对社会人生与艺术的感悟与创作的冲动,相反却使他获得一种稳中求变的耐力和不断向艺术纵深之处挺进的勇气。每隔一个时段,他都会给你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惊奇,而且以其独有的视觉表达 愈来愈引起批评界的关注和艺术界的瞩目。批评家易英先生在《生命与生存的关怀-祁海峰的画》一文中,认为“祁海峰的目的不是表现风情,而是表现人的生存,表现那种坚韧顽强的力量。在这种表现中,他也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其中,在他的画中没有具体的事件,只有意象和象征,没有明确的能指,而是模糊的 空间,更像是红色笼罩下的集体记忆,借用中国传统山水画样式,从抽象表现到传统山水反映出祁海峰的形式追求总是有文本的依托,尤其是现实的经验不可能让他在书斋画室里凝思,但他那种表现的语言却是从山水中锤炼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的生存的主题与乡土一脉相承,他仍然在表达一种个人的经验与判断,尽管不是那种直接的亲身体验。题材发生了转换,但主题没变,而且还以大写的人表达了新的关怀 。”由此,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祁海峰的艺术思考与象征性的表达。一方面,由于对绘画的那种独特的喜好,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又使得他对现有的知识语言体系,又有着难以消除的怀疑,前者使得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这导致了他在艺术风格上的多变和不断探索真理的过程,而每一次在艺术上的蜕变,又代表了他对当代世界独特的价值判断与视觉经验;后者正如批评家殷双喜所说“使他很快越过了学院主义的写实主流,进入了一种与中国乡村与民间相关联的象征主义境界,这种象征主义因为祁海峰的知识背景与兴趣的广泛性而具有了强烈的梦幻色彩。”近期的雕塑和油画则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他渴望在当代艺术领域进行视觉追问的浪漫情怀,他的雕塑即是对这种寻找的最佳注脚,“反映了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人的迷茫、困惑、思考、奋进,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可以视为与都市绘画相辉映的中国底层文化变迁的图像标本。”(殷双喜语)张开双臂的中年男子,俨然是祁海峰的自画像。他以一种“在场”和“看”的方式来使自己保持一种独立的文化判断和清醒的文化思考。乡土现实主义的情怀,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表达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艺术进一步的观念化,透过包裹着躯体的报纸及报纸上醒目的文字一次次提醒人 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人类究竟要走向何方,他并没有直接给我们讲述这些,但我们从他的艺术表达中领悟到了这种在艺术上的诉求。他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判断的权力完全交给了观众,单一的手势,重复的排列,留给观众的则是一种无尽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

  油画《愚公移山》、《渡》更突显的是一种观念化的表达,首先在尺幅上的变化,巨大的尺寸不仅形成一种视觉的震撼力,更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惑,在不知不觉中观众 就成了画面中的一分子, 并伴随着祁海峰的思考进入创作中。对于从太行山走出来的祁海峰而言,太行山的博大与精深、坚韧与挺拔,又赋予了海峰的一种伟岸与顽强、慷慨与大气。他的视觉图式中所呈现出的那些纵贯古今的人物,既有一种汉唐雄风,又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激情,而穿插其间的炫目的红色飘带,无疑又是一种历史上下文的互应,既是前期创作和今天的变化在文脉上的一种延续,又是祁海峰进行语言编码的视觉语符。宏大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在世界的东方,古老的中国在焕发激情,在不断地崛起,在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难怪批评家殷双喜在《生存的风景——祁海峰的油画》一文中这样写到:“在祁海峰的作品中,人物有一种遏制不住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活力,他们在不同的空间中,以自由舒展的姿态,获得连接与升腾,并且向着画外的空间无尽延伸,祁海峰再一次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性力量,这种力量在不断地重复着波浪般的回旋涌动中,成为不可抗拒的必然性的隐喻……祁海峰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怜人的人文主义情怀,在这里获得了视觉形象的升华,他的油画语言也更为自由,笔触更富有节奏与力度,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这些陌生处所中的异在身体,表达了一种可以意会的自由意识。祁海峰赋予这些人物以宗教般的执着,从而抒发了他内心深处久已积蓄的渴望,祁海峰关注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境遇,个人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重大变迁和日常流逝中转瞬即逝,凝视这些即将逝去的风景,就是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相遇。”在《渡》中,祁海峰又以一种内敛的方式,在精神和语言上进行回归。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无力的观看,而传统的山水图式无疑为这种无力的观看提供了极好的理由,但在传统山水图式当中往往又会看到一个泳者,这个泳者显然是整个图式的破坏者,因而祁海峰的油画山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山水的一种颠覆,这种颠覆的根源 ,一方面,来自全球化背景的压力及消费社会全面来临之际, 人们对久已逝去的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对于工业时代的嘲讽。另一方面,面对多元景观的当代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日益走向装置、观念之时,一种对传统架上艺术的回归与坚守。

  纵观祁海峰近期的艺术,使我们不能不惊叹他那种不断变换视觉方式进行视觉追问的浪漫情怀,更让我们惊叹的是在生命的不同时段,他的艺术总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激动、别样的思考及涌动着的别样的创作激情。

  不论形式还是题材,祁海峰 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丰富性,他把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关怀融合在一起,只要生命不息,只要生活在继续,他就会不停地让他的艺术丰富下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