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天羽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5
  • 印象:
    拍卖
    确定
  • 经营时间:
    23年
  • 展厅面积:
    530平米
  • 地    区:
    河北-石家庄
您所在的位置:天羽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生存的风景

2011-04-15 11:05:41          

  2008年5月12日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文联主办,河北省政协书画联谊会协办,广东省佛山市方圆陶瓷有限公司.楼兰艺术馆、河北天羽画廊承办的“生存的风景——祁海峰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日期:2008年5月12日至22日12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文化部美术处处长安远远,中宣部艺术局汪泽,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戴志祺、陶勤,中国美协研究部主任刘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广东省佛山市方圆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宇风,楼兰艺术馆馆长王军,河北天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序振,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张群生,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加林,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士彬,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晓林,原河北省教育厅厅长靳宝拴,原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李世文,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赵景之,原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夏玉祥,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郑世芳、潘学聪、柴志华、副秘书长孙志英,安徽省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涛,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旷小津,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承齐、徐福厚、曹宝泉、王继平、张国君、黄耿辛、张静伯、钱宗飞、李向明等出席开幕式,河北省各市文联、市美协,各美术院校的艺术家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朋友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等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戴志祺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吴长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赵景之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对祁海峰艺术创作及美协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各省市美协、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及其它有关单位纷纷发来贺电表示祝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南方卫视、湖南卫视、广东卫视,各大报纸及网站等5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展览盛况。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祁海峰毕业以来至今二十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近三十件,近期装置雕塑作品二十余件。油画作品包括“乡土风情系列”、“红色涌动系列”、“超现实系列”等三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作品。

  祁海峰1964年出生于河北武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1988年,祁海峰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今中国美术学院),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并获奖,曾先后到法国、德国、英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考察,并在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河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生存的风景——今日中国艺术家祁海峰》、《祁海峰油画作品选》、《祁海峰彩墨专辑》、《祁海峰水墨专辑》、《祁海峰油画专辑》、《中国油画家祁海峰》等多部作品集。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历经85’美术运动洗礼的祁海峰,形成了善于思考、长于求变的艺术品性。二十年来,祁海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每隔一个时段,他的作品都会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惊奇。尤其是近期创作的装置《生存的风景》,油画《愚公移山》、《渡》、《泳者》、《惊恐的羊群》等作品,巨大的尺幅不仅形成视觉的震撼力,更让观者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成为画面中的一分子,在互动中完成作品,伴随祁海峰的思考进入创作中。这些作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祁海峰渴望在当代艺术领域进行视觉追问的浪漫情怀,他的雕塑是对这种询问的最佳注脚,反映了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人的迷茫、困惑、思考、奋进,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本次展览,祁海峰以最新的艺术探索,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陌生的视觉感受,纵观他近期的作品,他那种不断变换视觉方式进行视觉追问的浪漫情怀,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带给我们别样的激动、别样的思考及涌动着别样的创作激情。

  展览开幕后在中国美术馆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著名美术理论家殷双喜、贾方舟、刘建、孙振华、徐虹、梁江、尚辉、邹跃进、王端廷、赵权利、高岭、郭晓川、杨卫、何贵彦、汉风、尚平君、冀少峰等出席研讨会并先后发言,研讨会由殷双喜主持。

  展览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闻立鹏先生、钟涵先生,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尚扬先生,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祖英先生,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中贵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潘世勋,著名批评家栗宪庭,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著名艺术家肖鲁、岳敏君、裴庄欣等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等先后参观了展览。展览期间,观众络绎不绝,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参观展览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祁海峰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即到河北省美协工作,曾经是全国省级美协最年轻的秘书长,现在是最年轻的省级美协主席。二十年来,特别是担任河北省美协主席后,他锐意进取、开拓奉献,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为河北省、同时也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美术家,在协会工作和自身创作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矛盾,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而祁海峰可以说是在两方面都取得成绩和收获的样板之一。二十年来,他在做好美协工作的同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勤于思索,默默耕耘,在油画、中国画、雕塑多方面成绩斐然,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展及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并在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举办个展。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让我们又欣赏到他在今年的创作成果,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办之时,这次展览向首都美术界及全国美术界推出河北省有代表性,有贡献的青年美术家祁海峰先生,这是推动美术创作繁荣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是对祁海峰整个艺术探索,艺术创作的一次很好的阶段性的总结,祁海峰是一位在组织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两个方面都齐头并进的艺术家, 特别是能够把握我们中国美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抓紧投入精力,沉潜创作,勤奋探索的有代表性的一位青年艺术家,他的创作不仅仅是油画本身,而且涉及到水墨、雕塑等艺术领域,涉及到社会的文化思考等方面的一种集合,他是在文化修养上比较全面,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真正做到深度的一位艺术家。 他对人与自然,社会的人和物质的人,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的艺术的课题作了比较长期的探索,他的这次展览,不仅是让人欣赏作品,同时,也可以有此机会,以此来思考中国油画,中国美术如何把握我们这样丰富的社会现实而进行创作。

  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赵景之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河北美术领军人物的祁海峰在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举办个人作品展,显示了河北省艺术创作的活力和河北艺术家勃发进取的张力,祁海峰是一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用他的画笔来探索世界,探索生活,探索社会,他的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对人生做出了深刻的思考,祁海峰先生是一位用心创作的艺术家,他将继续用他的画笔,用他学来的西方美术的基本技巧,来传达河北的人文精神,燕赵精神,为河北美术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殷双喜:(《美术研究》副主编)

  祁海峰身份比较特殊,开幕式上有朋友看到了,吴长江书记、范迪安馆长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在中国的省美协里面他是最年轻的美协主席。他又画了这么多的画,这个画不是他的全部,手里有画册的,可以看到他这几年没有停过,河北这个地方非常特殊,离北京很近,美术活动、美术家非常活跃,而且河北出名人,出许多重要的大腕,尤其是河北的邯郸。祁海峰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从浙江美院毕业以后一直坚持,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也非常难得。这次在祁海峰画册里面,绘画题材、风格、系列有很多种,变化是属于比较多的,这次展览他做了26个人物的雕像,那是真正的雕塑,并且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彩绘,我印象中,井士剑一个展览有过装置,但是,这次这么多的人物和油画在一起,也是第一次,说明了像他这样的油画系的高材生做展览的时候也对综合艺术的材料有一个概念。

  今天我们请到了很好的评论家、朋友。在这个环境里面,看了他的展览,他本人希望大家诚恳的能跟他交流,对他做一些判断、建议,我希望今天的这个研讨会尽量不要变成歌功颂德的形式,大家做一个真实的交流。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主要形象是以图像为主,我们提中国著名艺术家某某,大部分都是画家,这点和国际上不太一样,国际上以综合材料为主,到底绘画在今天这样的图像时代(这个图像包括电脑影像),它的价值,它的发展空间在哪里?除了流行符号之外,我们还能够有多大的空间?大家明显的感觉到,祁海峰的作品资源、文化来源和中国的乡土生活和传统文化有关,他试图对这样一种文化借鉴或者是表达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可能性和哪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希望朋友们从各个角度,直言不讳、长短皆可,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贾方舟:(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批评家)

  海峰这几年的创作跨越很大,他担任河北省美协多年的副主席兼秘书长,2006年后担任主席,一直在美协岗位上工作,同时,又画出这么多的作品来,我觉得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时间永远是属于勤奋的人,不管多忙都能拿出时间画画,祁海峰是其中之一。祁海峰能够一直坚持以艺术家的身份不断的劳作,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他作为体制内的艺术家,过去的作品是很写实的,很学院化的,不断的向一个新的方向过渡,这个方向就是进入当代的学术状态,这也是很可贵的。从他的展览里面看他的创作过程,他是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不断想办法使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那种精神状态能够和当代人的思维相吻合,进入当代的状态中来。

  他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架上艺术家,而且还做雕塑,雕塑还不只是一般的架上雕塑,还把它布置为装置的方式,以装置的方式展出生存的状态。这个“生存的风景”起的很好,风景,不只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也是和整个人的生存状态相联系。

  祁海峰的作品,跟过去那个阶段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反差,看他不同阶段的作品反差很大,他的创作过程,他的这个变化过程可以反映出他是在不断的思考新的问题,这是应该肯定的。

  刘建:(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

  看他的展览,有这么多的作品,对我的震动也很大。他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而且在艺术质量上也有他自己学术上的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值得学习,对于我们在美协工作从事绘画的人来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我觉得他的作品是他20多年的所思所想的结晶。一个艺术家,这么多年这么勤奋工作、思考,那种绘画的能力和技巧,已经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他可以驾驭不同的题材,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看到他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可能性,这一点是非常可喜的。他特别能画,在这一点上,不管我们今天从所谓的当代艺术角度,如何强调观念性的东西,再怎么观念,中国人甚至是老外,对一个人能力本身的崇尚,是抹煞不了的,一个哲学家、思想家和画家是有区别的,而且他有驾驭图像处理画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对祁海峰来讲,从他的作品中,已经全面展示了。

  另外感受比较深的是他的这些作品体现一个人的内心,我感觉他的知识,关于油画、关于社会、关于当代的艺术思潮各方面的阅读和思考,这些作品体现出来的一种品质,证明了他这么多年没有闲着,一直在努力,而且作品本身能够有力的支撑这点。

  他除了能画,善于画,而且在广博的阅读知识面的基础上,更多是在当代,向绘画的当代性靠近,这种从他各种各样的尝试,尝试各种的风格,从现状来看,不是一味的时尚,他在探索、寻找,这种指向具有当代性的方向。

  徐虹:(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副主任)

  从他的作品中,我能看出他前后连贯的艺术因素,这些因素也反映了中国目前艺术界的状况。表明艺术家有很多的可能性,有很多的选择,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在面对大量现代信息,包括艺术理论的最新状态,以及对当代艺术最新动向的关注,或者是那些最备受关注的艺术品的市场情况,都会给他们对艺术发展的当前状态有一种估计和判断,都会对自己的艺术作一些调整。看了祁海峰的展览,我能感受到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困惑,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究竟应该如何发展,目前的状态说明了什么,都给我们留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祁海峰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思考了很多问题,从人类所处的困境,宗教、伦理和社会制度关系,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等方面,他都提出了问题,在他的作品里都有所涉及和体现。他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他带有另外一种神经触觉,去接触和表达现实的问题。

  梁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祁海峰作为河北省的美协主席,坚持创作,画了那么多画,他的作品在今日中国的语境当中,表达了中国艺术多元的宽容和特征,看祁海峰的展览题目叫“生存的风景”,我觉得这是他自己感悟的风景,这是属于他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艺术世界,是属于他自己的风景,这是更重要的。一个艺术家不断的追求自己的艺术, 这是非常可贵的。

  祁海峰的作品无论具象,象征,都在努力传达自己的本土精神,他关注社会的变动,关注社会变化,关注我们的生存,关注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精神的层面,从心灵的层面,表达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一种感悟,跟社会,跟人文精神同步,祁海峰的所谓生存是从形而上关注的,我觉得祁海峰这一点给我们当代艺术家以启迪。

  我特别关注祁海峰用中国的元素,去表达自己本土的体验,这让我想起台湾很著名的一本书《风从哪里来》,里面有一句话“谁是西方?和谁接轨?”这种自问对我们很有启发,祁海峰的油画作品,从具象到现在不要具象,都是不同的阶段所做的不同探索,他这种不满足,都在努力表达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如果一个艺术家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体验,而是表达虚假的东西,那么他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我非常赞同和欣赏祁海峰的探索、追求,不重复自己的追求艺术的精神,我觉得他以后肯定能画出更多很好的作品,他这种探求精神,对于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非常重要。

  尚辉:(《美术》主编)

  祁海峰和我同龄,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国家各个领域里的中坚层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与文化生长点。今天看祁海峰展览的时候,特别是翻阅他的画册,特别能感受到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经历的揭示。比如说,80年代初期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重建而开始的伤痕美术与乡土美术,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里解读到很多那个时候他的成长地——河北的乡土人文形象。80年代中后期,他画了许多有关西藏主题的作品,雪域高原给我们当时美术创作注入了许多文化神秘感与原始主义的审美意味。而90年代始,艺术的本体论又开始了他对于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追求。这次展览他给予观众的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展开的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可见,他的创作历程所揭示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关于文化的成长经历,我们的生命历程仿佛都可以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寻找到不同断层的印迹。

  我个人以为,作为体制内的画家、艺术家,祁海峰能够尝试新媒体艺术的探索,这体现出体制内美术家的开放性。60后这一代人既有责任感但又不像50后那一代人那样沉重,60后这一代人的文化生长点是担当历史转型重任的一代人,因而这一代人具有多重属性,既有社会的操作能力,也有学术探索的梦想。是集现实与理想于一身的一代人。祁海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典型和骄傲。

  殷双喜:(《美术研究》副主编)

  讨论比较深入,大家已经注意到,祁海峰的绘画中间“泳者”,这样一个具有含义的形象符号。在当代艺术里面,画游泳的人很多,何文玦、方力均,如果把这一类都展出会形成一个主题,“游泳”的这个概念到底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优雅舒适?还是生存环境的暗喻、飘浮不定的下沉与上升?另外,祁海峰里面的人物有一种普遍的人物性,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农民人物,他作为一个具有宗教的普遍人的概念,有一种面具化的状态,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

  祁海峰的绘画探索的目标,是值得我们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问题。祁海峰从传统的写实绘画,到语言形式上的转换,回到绘画,他把传统的那种红飘带、红旗这样的符号,甚至是我们说到燕赵大地,说到太行山,我们想起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可能带有特定的历史、政治性的色彩,他现在转换为土地的内在生机,变成这种人强大的生命力,变成这样的意象。

  他的绘画走出传统的写实主义以外,有多层的意向,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我们现在很难用一个概念一个标签概括他的绘画。他太不确定了,似乎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似乎感觉到他还在探索、摸索,我觉得,他现在这样的状态恰恰是一个中国画家最应该有的状态,的确是我们中国的现实,中国的这个时代是全世界,古今中外都难以找到先例的,中国现代发展的速度让世界人也很难找到一个,中国为什么会这样?找到一个解释的理论。我们当代艺术也是这样,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非常激情澎湃的社会,我们不能静止的用一个点来表现,来描绘我们的生活,祁海峰这样敏感的画家,他能以一种多方式的,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表现这个时代,包括我们的生活,他这种生存的风景,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中国当代人生存状态或者是生命情感的缩影。

  赵权利:(《美术观察》副主编)

  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画家,祁海峰的作品所凸现的首先是他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是强烈的、震撼的、引人深思的。这种思想不是解说出来的,而是隐含在画面中。画家是通过他的作品进行他的思考,而不是有意要把思(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三版)考的结果告诉你。正由于这样,祁海峰的作品尽管画幅巨大,但是并不张扬。

  对于祁海峰作品的思想性,解读的可能也是多方面的,正因为思想表达深沉、含蓄,为观众提供了各种感受的可能。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现实色彩,也就是说,画家是在进行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具有独立性,是画家个人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也具有普遍性,是在思考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生活,这种思考是通过对历史、宗教、现实生活、对人自身等等途径来进行的,因此,他的作品尽管某些情节具有幻想色彩,但仍给人以现实的感受和思想共鸣。

  从祁海峰这些年的作品变化来看,可以看出他的绘画语言、笔法、色彩都趋于单纯化,这是画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以祁海峰最新的作品和过去的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和结果,也让人通过他的新作,感受到思想上的升华。他的作品尽管笔触奔放,但是在细节的描绘上更细腻和精致,这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在思想上的变化,就是更加深刻,更加成熟,尤其是2008年比较大的作品。如果说前几年的作品在画面上还有一种躁动,那么2008年的作品就透现出一种平和,正是这种平和才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

  另外,他的作品在细节的描绘上更加细腻,如果看了他20多年前的作品,可能也会有很多人认为那时的作品也很细腻,他的细腻画不是笔法上的细腻,而是对描绘的人物内在的一种细腻的体验,从他这20多年的作品,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具象、抽象、乡土,他是在逐渐探索中走向成熟,尤其是08年的作品非常有代表性,应该是接近成熟的标志。

  高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看到祁海峰的作品,我讲一些作品语言的问题。刚才前面诸位先生很多都谈到,作为一个6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面对社会现实、关心政治这些所有的信息传递到画面中间来,显示出祁海峰的作品题材和他的触角都是多方位的,这是一个艺术家生活在中国这样的充满矛盾和发展,因素复杂时代的必然结果。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

  祁海峰在向我们目前流行的这种艺术批评的观念,艺术史观念挑战,我们讲很多的艺术家这一段画什么,下一段画什么,他会很明确每一个阶段画什么。祁海峰的方式是交叉的,也就是说,在2008年还画1994或者1998的作品,有一种交叉性,这一点引起我的兴趣,换句话,他保持了自己的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不受批评家、美术史家规则的限制,我有我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我在下面边看作品边想到的。祁海峰对艺术创作的主题把握,可能是跳跃式的,也是断裂式的,在今天这一段或者是前一段时间,他并不希望构成一种联系,或者是联不联系并不重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郭晓川:(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祁海峰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另外,我感觉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最宝贵的,有一种概括、一种简捷、简朴,很多的大师,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祁海峰的《粮食》作品是很成熟的,非常立得住的作品。可以从祁海峰平时比较关注的现实题材,这件作品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解读,包括粮食在今天状态的警觉程度,从整个形式上来讲,从表达的语言手段上来讲,他是一个很完美的作品。

  杨卫:(职业批评家)

  祁海峰的这次展览和我平常看的展览完全不一样。首先进去感觉气势恢弘,但仔细看的时候,发现是从一个个人角度,基于自己个人的情感,这是不太一样的。 画面当中有游泳的一些形象,我也仔细观察了,既有游泳,有一种上升的诉求,加上这种漂移的彩带等等,土地的感觉,使人能联想起来一种升华,正是这样的感觉,形成了他展览的一个核心的状态,这和目前流行的画不太一样。

  何贵彦:(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今天来看这个展览,一个直观的体会是,祁海峰先生的作品还没有样式化。这里所说的样式化实质是指当代那种图像式的策略性绘画,即艺术家挖空心思的找一个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图像或图式,一旦确立下来,就不停的复制它们。这也是我之前批评策略性绘画的原因,因为这种“批量生产”的绘画会导致中国当代绘画的媚俗化。我经常去798看展览,大多数时候都是这种感受,就是看艺术家的一张作品和十张作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大同小异,早已样式化了。

  但是,在祁海峰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样式化的痕迹,这是难能可贵的。之所以会给人这种感觉,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题材丰富。在近30年的创作历程中,祁海峰画笔下的主题总处在变化中,有表现北方农村生活的、有借用“中国红”的象征性主题的,有关注“911”、“非典”的,以及今天那幅最大的作品《愚公移山》。尽管题材丰富,但它们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具有本土化的特质。而且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能感觉到艺术家真切的个人感受。

  汉风:(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祁海峰的可贵之处,有现代主义的这面旗帜,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是他最深处的东西,从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那种执着,包括对燕赵文化,那种很深的情节,以及对太行文化都有表现,这种表现尽管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都在完成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或者是文化意义上的系数,这种系数我认为具有存在意义,一个画家只有从存在的层面切入艺术,从存在的层面切入艺术的创作,才有可能产生一些真的东西,他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这种宏大叙述,对于社会化的价值观的关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85’美术思潮的时候,在后现代艺术弥漫的状态下,显得比较突出,而且他的价值也正在这里,因为我们的时代,既要质疑,我们的时代需要博大,他的时代充满了崇高,宗教的情怀,这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作为泱泱大国,我们处于盲目的状态非常可怕,作为当代的艺术家、理论家,应该在这方面有所思考。

  尚平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术主持、画家)

  海峰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彼此比较了解。在这里,我简单地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和希望。

  首先,海峰大学毕业后这么多年,他无论是在美术创作上,还是在为河北省的美术文化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都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第二,希望海峰继续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美术文化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工作!就你个人而言,多画一张,少画一张都是可以做出些牺牲的。

  本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中,《粮食》等一些反映河北乡土风情的作品,画的比较扎实,很感人!我觉得,一个画家只要画你心灵上最感动的东西,依此延展任何的语言形式变化,都会更自然、更真实、更有可持续性。语言的呈现式样和媒介会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在艺术语言里没有最先进的语言,我觉得情感和思想的变化才是语言变化的基础,所以,我希望海峰以后还是多画自己生活上最熟悉、心灵上最震撼的东西!

  冀少峰:(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祁海峰至今保持着两项纪录:一项曾是全国各省美协最年轻的副主席;二项是全国各省美协最年轻的主席。他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对于他本人或者对于一个地方省份,它的意义确是耐人寻味的。

  首先,这体现了一种态度。

  在当代艺术日益走向多元化,文化日益开放的今天,这个展览已经超出了3个人展览所能取得的那种效果。他既体现了祁海峰个人面对当代艺术的一种态度,更是一个文化大省在当代艺术面前的一种产物、策略——即开放融合、进取的立场和态度。

  其次,它体现了两种交流。

  一个是文化边缘地带与文化中心地带的交流,一个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交流,作为相距北京不远的一个文化边缘省份的艺术家在文化中心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展览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中心地带有勇气和能力做这么一件事,再加上祁海峰身在体制内,但艺术又发生如此重大转型,油画、雕塑、装置并行,他走出了体制,从中可见,当代艺术对其艺术的影响。

  第三,回到祁海峰的艺术上,我们清晰地看到其艺术上也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多变的艺术风格和不变的艺术追求,祁海峰历经,85思潮洗礼,经乡土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到今天走向多元艺术发展,虽然风格不断变迁但对艺术的那份执著,那份追求却愈演愈烈,其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始终贯穿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2.在不同时段总能抓住社会敏感问题进行发问,因而其创作的精神指向和文化针对性又是清晰的,比如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环保的关注及对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关注等。他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处处体现出了艺术家的责任感和精神使命。3.不孤守一种风格样式,其旺盛的创作激情的确让人激动,但也给人们在认识了解祁海峰的艺术带来困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