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沪申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2
  • 印象:
    辉煌 空间很大 视野开阔 气派 舒服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黄浦
您所在的位置:沪申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海上画廊的时尚新代码

2011-04-15 11:08:09          

  上海“沪申”画廊的开幕,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时尚事件而不是文化事件,因为它开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时尚新地标——“外滩三号”内。于是乎,元月16日当晚之沪申画廊开幕酒会,便很自然地吸引了不少时尚圈内人士的关注,众多名人云集此间,方力钧、隋建国、王广义、汪建伟、徐冰、许江、颜磊、杨福东、叶永青、岳敏君、张晓刚、周春芽等一众艺术家的作品均在此现身。   很多人以为画廊仅仅是画店的一种别称,但至少在“外滩三号”内找到位置的“沪申”画廊不是,除了卖画的功能以外,所有那些具有强大时尚聚合力的画廊早已添加了不少其他的身份,让人迷惑:画廊到底是什么?   新身份之一:酒吧   这是目前国内画廊最有可能兼职的身份了。比如上海,数得上号的知名画廊里,不少家都兼营酒吧业,未必招徕生意,却也能呼朋唤友,聚起一帮同道中人,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东海堂可算是这些酒吧画廊当中的典型分子了。东海堂画廊最初设在上海西南一个叫做梅陇的小角落里,1996年左右搬到了上海有名的“酒吧一条街”茂名南路,这可以理解为中国都市画廊从专业性向时尚化转型的开始。该画廊分上下两层,楼上是画廊,楼下做酒吧,名字叫旧吧。客观地说,东海堂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旧吧。在营造气氛这点上,艺术人士做得功力十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风情吸引了无数怀旧的人。许多非艺术爱好者多是先知道了茂名南路上那个老上海风格的旧吧,然后才知道东海堂,最后才知道了楼上的东海堂画廊。   更有名的酒吧画廊当属南京东路先施大厦12楼上的顶层酒吧画廊了。画廊开在闹喧喧的南京路上,仿佛“大隐隐于市”。在顶层酒吧尽头的一面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是各种各样的脸孔,他们都是在顶层画廊开过画展的艺术家。墙上挂着的人脸,常常会出现在顶层,他们构成了这里客人的主流,此外还有一些艺术爱好者。   顶层从开张到蜚声海上,出名之快无出其右,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吴亮。以写文艺评论起家的吴亮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圈很有影响力,1990年后,吴亮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艺术,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还出过一本专门评述画家的美术评论集《画室中的画家》。吴亮的顶层画廊从2000年4月开张以来,已经举办过多次画展和其他的艺术活动。而且,顶层画廊代理的都是些还没有成名的画家,吴亮宣称自己选择画家的标准就是“边缘”,顶层所做的,就是发现这种边缘画家。在把“边缘”变成“主流”之后,再去寻找新的“边缘”。   新身份之二:剧场/表演场地   吴亮的继任者是赵丹虹。这位已有一个14岁孩子的女性在上海社交界非常活跃,人称上海“派对女皇”。她参与的顶层强化了第二个功能:演讲厅、展览厅、小型音乐沙龙、派对圣地……他们利用画廊与酒吧之间的一个小舞台做小剧场演出。由复旦、同济以及其它高校的一批文艺青年所组成民间的戏剧工作室“夜行舞台”,曾在这里做过一个很前卫的演出,叫《山海精》,当时在文艺青年的队伍中颇为轰动。而顶层正在搞一个名为“享受手工”的女性沙龙活动,还特地邀请了侗族的妇女展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侗族刺绣,并为来的客人准备好刺绣材料,按照客人的爱好,帮助她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也不在乎这样对顶层卖画卖咖啡帮助有多大。而据说,顶层的DV沙龙已经办到了第13期。   顶层画廊也的确适合于形成沙龙的性质,一定的展览、一定的活动、一定的交流,在营造的环境之中,再加上几杯价格不菲的酒精饮料或软饮料。也没有常年展览,但几乎每月都有活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坐在一起聊聊,可能会收获良多。   其实酒吧或咖啡厅内搞小剧场演出,真锅咖啡剧场大概算得上是个先行者了,只是现在已经关门改业,据一些业界人士介绍,这个咖啡剧场在业内外赢尽了好口碑,但却还是难以为继。相比之下,倒是顶层画廊这样做更让人感觉有些希望。因为无论是作为画廊、酒吧还是小剧场,顶层和文化艺术之间的联系着实是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收益不错,也才能支撑着顶层继续下去。其实顶层画廊从实质意义上来讲,已经获得了第三个新的身份:沙龙。   新身份之三:艺术新埠   据说上海的画廊有千余家,情况自然也各有千秋。有的正在慢慢消失,有的正在为生存而生存。泰康路,号称上海的艺术街也许是一个活得不错的例子。这里并不大,十分钟便可走一来回。道旁是大大小小的古玩店、装饰书画店,其中有三家画廊:尔冬强艺术中心、易典画廊和逸飞工作室。   这里的展品大都是主流正统艺术,油画、版画、摄影、雕塑。尔冬强艺术中心、易典画廊是常年开放的,逸飞工作室没有展览是进不去的。尔冬强艺术中心建筑的也很有意思,钢柱、钢架,并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表演空间,因此这里成了上海不少时尚发布活动经常光顾的场所,常有些公关活动在里面举行。自然光线使用得也很好,没有其他画廊那种阴阴的感觉。透窗望去,是上海的旧宅,黑瓦、灰墙,几件晾晒的衣服,几丛鲜嫩的绿色。   这种成行成市的艺术街并不鲜见,比如在昆明的“创库”、北京的“798工厂”就是更好的例子,这里哪里是画廊,更是文艺青年、文艺中年、乃至于一众与文艺无涉的仰慕者的朝圣之地。他们在这里物以类聚,并且窥测出各种文艺圈的潮流、趋势和八卦。很可能,来这些艺术的新埠里露脸就是目的本身。   仓库中的画廊也是2000年以来新风尚。LOFT的地方够大,又够便宜,而且没有任何成规,够让艺术家们傻乐傻乐的。上海出了名的画廊仓库有两个集合地。一是在西苏州河路,有东廊艺术,比邻着香格纳画廊的仓库(对外开放)。这里以现代、前卫艺术为主,行为、装置、音响、录像、合成照片、媒体等都有。以纯粹的自我表达为目的,无所谓艺术形式。激进、世俗、流行、反叛、颠覆,陈列于空荡的空间内,巨大的屋架下,伴随着丝丝阴霉的味道,刺激着人的各种感官。周围是即将拆迁的旧屋、平凡生活的人们,和味道已经不再会太刺激的苏州河。   另一个就是东大名创库。2003年接近年尾的时候,原先的主持人王子卫离开了,留下了同时拥有小型酒吧、小型书店和小型放映室的东大名创库给一个刚毕业的北京女孩和两位合伙人。这里更像是一个艺术中心,在那个名叫刘露的女孩子主持之下的东大名创库以一种有些杂乱,没有固定主题和形式的方式重新开幕,虽然张力十足,却难免青涩——不过这也许正是她想大胆尝试的。   至于西苏州河路那里的画廊,由于登琨艳工作室等一批为主流社会所认同并追捧的艺术作坊的开幕,感觉正在被慢慢收编,或者说同化,原先的偏激张狂渐渐低沉了下去,只是原来所有的激情和艺术冲动也一样渐渐难觅影踪。   归根结底,画廊早已不复它当初纯粹的功能,而是一个娱乐、社交、甚至受教育的场所。而那些趋之若鹜的人们啊,渴望在里面寻找的,很可能不是艺术,而是一种身份认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