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6年
- 展厅面积:350平米
- 地 区:上海-长宁
随着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日益火爆,艺术博览会也开始改变其原有格局,逐渐与国际接轨,艺术博览会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主要舞台。
曾几何时,中国文艺界多次展开关于艺术市场化的讨论,就在前两年,在某著名美术学院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还讨论“艺术能不能成为商品?艺术市场是机遇还是陷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有关艺术的商品属性,以及艺术产业和艺术市场的种种理论问题,在20世纪西方艺术理论界已经有相当多的著述。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艺术商品化、市场化,理论界也有过相当的争论,虽然文艺界对这个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市场的空前繁荣,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当代艺术的市场化问题与其看作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看成是一个艺术市场的现实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与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发展的情形不同,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新生代艺术、后89艺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还是新文人画、都市水墨;无论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还是视像艺术、DV及新媒体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次更新与发展,都与市场化的进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倾向在90年代初首先有赖于海外的艺术市场,例如,1991年9月30日,新生代画家刘小东、喻红的作品参加香港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当代艺术的价值开始为世人所关注。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就是扛着学术的大旗,走着市场化的道路。1991年首届中国油画年展是第一个带有商业操作的当代油画的展览,而油画年展共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与市场相关。1992年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以建立中国艺术市场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双重目标,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的全新展览机制,确立起被称之为“广州模式”的中国双年展的新形式等方面堪称首创。同时,在以策划人为主体构建艺术展览方面,与90年代国际双年展具有同步性,而这一点使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当代性”的特点。以上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的早期特点,它们就像待嫁的新媳妇,披着学术性和艺术质量的红盖头,羞答答地走进市场,具有相当的中国特色。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1993年11月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它标志着政府首次对艺术市场活动的认可和参与,也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试图按照国际惯例和操作规则将艺术品交易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努力付诸实施。此后,中国的艺术博览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各个大中城市争相举办,几年内便形成了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艺术博览会三大博览会鼎立的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博览会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个睛雨表,它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成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艺术博览会是以艺术家个人参展为主的,这使得博览会看上去好像是当年的自由市场,为许多有实力的当代艺术家们所不屑。艺术博览会成为了所谓“商品画”的集中场所。所谓“商品画”实际上是当时的美术界对于那些缺乏学术性、精英性,而只满足普通大众消费需求的“行画”的称呼。这一名称实际上对艺术品进行了等级划分——那些带有学术性的当代艺术家是不会参加博览会的,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也不会出现在中国的艺术博览会上,而只是零星地出现在我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的画廊里。
这一局面在世纪之交得以改观。1999年,中国台湾的20多家画廊在画廊协会的带领下,组团来到北京参加当年举行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他们带来了这些画廊代理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他们所经营的20世纪中国早期绘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区域艺术市场的成熟和规范,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展会期间20多家画廊仅仅成交两件作品,且都是低价位的版画。中国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引进台湾的画廊参展,一方面是想改变博览会个人参展的格局,以期规范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在提高博览会整体艺术质量上做些工作。他们似乎对后者更为重视,就在同年的博览会上,组委会还首次举办主题展,以期使得艺术博览会具有当代性和学术性。世纪之交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规范市场方面似乎走得更快,2000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基本杜绝了个人参展,而以画廊和机构为主,二是以大面积的空间,展示机构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上海艺博画廊、香格纳画廊、华氏画廊为代表,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国内画廊所代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上海捷运公司陈邦可收藏的近百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形成有力的呼应,它表明中国当代艺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完成了与艺术市场的磨合,许多当代艺术家已经不再顾忌自己的当代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并把进入市场看作是进入当代社会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必要前提。这种观念的重大转变,是中国艺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当代艺术的市场化进程,与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密切相关。近年来,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逐年倍增,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当代艺术画廊。这一方面与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市场的国际化走向。从国际五大艺术博览会的情况来看,艺术博览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当代艺术的市场化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西班牙的“马德里现代国际艺术博览会”建立了“邀请荣誉主题国”制度,把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输出、国家艺术资源动员和赞助与博览会结合起来,加强学术建设,使之成为了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瑞士的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采取了观察员制度,观察员会对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画廊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并把评估报告交给巴塞尔博览会组委会,然后遴选出其中最重要的画廊参展。巴塞尔博览会的严格评审制度,保证了其当代艺术参展作品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使之几乎成为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样重要的国际艺术潮流的发布会,无怪乎许多艺术家都发出感叹称“现在的博览会办得像双年展,而双年展办得像博览会”。
随着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日益火爆,艺术博览会也开始改变其原有格局,逐渐与国际接轨,艺术博览会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主要舞台,大批艺术收藏家和当代艺术的投资者也越来越依赖博览会来观察市场,并选择进入市场的入口。2004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有三件大事。第一是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明确了艺术博览会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展示舞台,从而彻底杜绝艺术家个人参展进入市场,它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第二是中国政府在立法上明确了画廊的地位,“画廊”作为一个行业,进入工商管理条例。在2004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廊共同倡导并发表《画廊诚信宣言》,它标志着中国画廊业将进入一个更为规范的发展时期。第三件大事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进入了国际高级别的艺术博览会。2004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军火库展览”,来自全世界各地的200多家画廊带来了他们所代理和经营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视频艺术、新媒体艺术成为了展会的重要部分,中国有两家画廊参加,其中一家是上海的香格纳。同年6月,经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驻中国观察员考察推荐,上海的香格纳和北京的艺术家文件仓库两家画廊入选巴塞尔,这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首次参加国际上最重要的、也是筛选最严格的艺术博览会,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流通领域。
在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中,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成熟是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对于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而言,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市场环境。随着2005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即将开幕,我们衷心祝愿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更加繁荣,向广大观众展示更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向广大艺术收藏家和投资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上一篇:在路上--观夏俊娜的画
下一篇: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