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信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5.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7年
- 展厅面积:420平米
- 地 区:上海-青浦
时间:2008.11.3(周一)下午4:00
地点:上海原曲画廊
参加人员:彭小佳=彭 夏开丰=夏
夏:相比许多艺术家喜欢使用石头、铜等材料,您似乎更钟情于木材?
彭:我中学毕业就进了工艺美术厂黄杨木雕组工作,之前我并不懂木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要雕一些工农兵,所以就要学习解剖,画素描,做雕塑泥塑什么的,从那里我了解了许多西方的东西,对中国的东西了解得反而少,当时厂里有一批从美院毕业的老师傅,受过西方美术的训练,就跟他们学,我也常常去上海图书馆找西方雕塑大师的作品集子看。
夏:也就说木材对于您来说可能是比较上手的东西。
彭:对,习惯了。
夏:我看了您90年代初创作几件雕塑作品,《轮子》、《栅栏》和《墙》等等,我觉得这些物件是比较典型的西方文化中的东西,但是作品却充满了非常强烈的东方韵味。
彭:我当时也没有想这些东西,不过我做完后,美国的一些教授和同学都认为我的作品很东方。所以我觉得只要是一个中国人总会流露一些带有中国烙印的东西。
夏:许多艺术家到了西方世界,都首先感到一种失语的焦虑,然后努力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会有一个确定文化身份的过程,您是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追寻过程?
彭:肯定会有的。
夏:那在西方,传统文化的东西对您来说是不是比在国内时变得更加清晰?
彭:是这样的。像中国文化中含而不露的东西、绵里藏针的东西这在西方文化中是没有的。
夏:在文化资源的借鉴中,您似乎对佛教和禅宗的东西更感兴趣?
彭:宗教一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宗教的智慧、人生哲学对我非常有启发,我觉得艺术跟宗教非常相像,它有自己的悟性,对世界的理解和看待事物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很相似的。
夏:在美国那样的一个以消费文化占主导的社会,您创作了像《秋思》,《桃花源记》之类充满田园乐趣的作品,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彭:《秋思》是在2000年创作的,当时刚刚搬到我现在的工作室,在美国东北部比较偏远的地方,后面有森林,湖泊,是拍《金色池塘》的地方。这环境很自然地使我联想到马致远生活的时代和生活情趣,做点活儿,有口饭吃。作品的形式也主要借鉴传统的,采用书的样式,稍微有一点变化,并作些浮雕,之后我就对书的形式有了一些发展,像《五十自娱》及今年的《桃花源》。
夏:后来您又创作了《骰子》系列,骰子是娱乐性的东西,您怎么想到把它作为您的题材?
彭:当时我回国探亲,见到许多朋友,他们整天打牌,回美国的路上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骰子,人生就像掷骰子,赌一赌,充满了偶然性,这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无论天意怎样我也要赌一赌,另外一个意思是不管你怎么赌都是天意。
夏:您把骰子放大,又把它斜向插入底座,使得物体脱离了它原先的功能而释放出新的东西,我感觉有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您在创作的时候是否考虑将一些东方元素等等东西融入到您的作品中?
彭:宗教因素肯定有,它是西方基督教的东西,我觉得艺术难就难在它要表达一种精神,但这精神必须要依赖于物体才能表达出来,怎么能够用物体把这精神做出来是最难的事情。传统中把作品分为能品、妙品和神品,有些东西学是学不来的,这里头就有一种形而上的东西。
夏:可以用“形理相胜”这个词来表达这个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难的东西。
彭:对,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花了毕生的经历仍然觉得没有这种能力,做出来作品的充其量只是能品,所以做了《五十自娱》,自嘲。
夏:以此来调侃自己。
彭:是的。
夏:我觉得用骰子来表达您的形而上的思考是比较妥切的,因为骰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器具,它有一种偶然性和神秘性。过去您并不怎么创作人体,但您在07年创作了《七宗罪》女人体。
彭:还是从骰子那里延续下来的,我的骰子有一面就有《七宗罪》的浮雕人体,所以我想干脆就把它做成圆雕,想做一种既是浮雕又是圆雕的作品。
夏:好像有的材质也变了,翻成了铜。
彭:对
夏:您把人体都表现得很健壮肥硕,有什么寓意吗?
彭:美国胖的人很多。另外原始雕塑《维纳斯》也是这样肥硕的人体,马约尔,马利尼的作品也都出现过类似的人体,但我借鉴更多的还是汉代的陶俑,形体上的、色彩上的等等都受到了陶俑的影响。肥胖往往受到时代的影响,唐代就有这样的情况,像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欲求无限膨胀,尤其是广告诱惑着人的欲望,无法控制,即使是胖得无法行走的人也仍然不能停止贪吃,人在这个社会都被异化了。
夏:您试图通过作品来影射这样的社会。
彭:对。
夏:您在《六根·六欲》中似乎想把西方的宗教与佛教同时融合到您的作品中,左边是借鉴西方宗教图像,有种原罪的隐喻,而右边则摘录了佛教经文,你是怎么考虑的?
彭:我当时也没有多少考虑,我太太从日本带来一本春宫画集,比较有意思,在基督教中有摩西十诫和七宗罪,中国传统中也有许多戒律,所以我想融合一下。
夏:您在后来的创作中喜欢图像和文字结合,从《五十自娱》,《秋思》,到《六根六欲》,这种文字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为什么这样呢?
彭:还是从马致远的诗意作品开始的,而创作《虚度半百》这件作品时刚好看的是关汉卿的诗,很有意思,所以就把它表达出来了。
夏:我在许多西方的宗教画中发现图像背后或下面会出现许多文字来说明画面,但后来艺术的发展是把文字去掉,强调图像本身的力量,您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回到了这种图像与文字的互动之中。
彭:这种表达形式在传统中国画之中比较多,我借鉴了或者说盗窃了这种表达方法。
夏:在文人画和西方宗教画中之所以添加文字是因为图像的表现力还不够,而您完全可以做到图像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还加上文字?
彭:我当时就觉得应该要有这东西。
下一篇:《艺术人文》采访彭小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