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座永不甘寂静的城市,就算身处在全球经济萧条时刻, 就算浸泽在连绵细碎的秋雨中。没什么能阻挡巴黎十一月狂欢的脚步,只因这里是一场视觉饕餮者的盛宴。艺术本就是提纯的灵魂洗礼,浸泡在巴黎的灵魂又怎么会在意艺术以外的凡尘俗事?
今年十一月是两年一届的《巴黎摄影月》(Le Mois de la Photo à Paris),摄影月主办方组织的上百个联合展览已让人目不暇接,而不甘寂寞的外围数百家画廊也都准备了展览,相信任何观众都无法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完整观看全部摄影展览。摄影界的精英们,工作者们,著名与无名的作品,无论良莠,齐聚于此,占领巴黎。
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博览会《巴黎摄影》(Paris Photo 11月13日至16日) 是此次摄影月的重中之重,在罗浮宫地下举办。20个国家的86家画廊、500位摄影师的作品,21家出版机构,杂志,参加了本届《巴黎摄影》。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也亲自出席展览,观众排起了长队等待大师们为自己新购的作品集签名。
我很少对博览会进行评论,因为博览会太过商业化,大都缺乏有特别意义的研究发展。而摄影的博览会则更难以品评,因为一般的摄影博览会都大量充斥历史照片与传统意义的美学装饰,缺乏当代艺术价值。也就失去了评论的必要。
在观看了数以千计的摄影作品之后,强烈的摄影气氛感染了我,我发现本届巴黎的博览会上作品销售,评论,媒体,评委,策展人对当代摄影发展的重视影响了展出的方向,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比例高于往届,观众与收藏家都对优秀的当代作品寄予了更多的关注,有当代艺术价值的作品被放置在明显的位置,而历史照片及传统摄影则有意识地被放置在比较次要的位置。展出的主题《欧洲摄影:在传统和变革之间》确实地影响到了参展画廊的参展思路。我在此选择评论一些作品,稍微展示一下此次当代摄影盛会的风貌。
让·吕克·蒙特罗素;张奋飞
一般而言,我将策展作为展出的第一件作品来评论,而博览会的策展明显没有达到艺术作品的价值,我无法将其视为一件作品来看待。但此次博览会却依然拥有非常成功的策划,不乏艺术追求与策展形式上的突破。在此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次策展的突出之处。先访问一下巴黎摄影月主策展人,欧洲摄影中心主席------让·吕克·蒙特罗素 (Jean Luc Monterosso),请他谈谈策展想法:
“自柏林墙倒塌之后,欧洲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边界的开放,不同文化的交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确认自身身份的追溯和需要。这一切重新构造了我们人类历史的蓝图。在如此的世界化进程里,摄影也正经历着惊心动魄的动荡。数码技术的闯入带来了许多后果:传统银盐相纸的逐步消失,许多暗房技术的彻底改变,以及影像传播模式的多元化,这一切都正重新定义着摄影的角色……展览的方向有2种选择:欧洲未来走向的探险,或者是新技术思想的实验”
他的想法明显得到了大部分画廊的呼应,本届博览会作品题材选择与评审角度方面都明显的显示出对摄影的思考,对科技的偏好。
此次摄影月策划还有一个的精彩之处,策展人采用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互动方式,在评审结束后,让艺术家们与评委们一对一,面对面的对话,让他们直接地阐述观点,质疑,辩论交流,也为艺术家将来的发展取得帮助与联系。
这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策划方式,促进了艺术家与评委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接受置疑,大大地提高了评审的透明度。这在习惯暗箱操作的评审制度下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交流直接检验了艺术家与评委双方的艺术观念水平,使展出变得更加拥有互动的活力。思想直接碰撞,为摄影艺术在将来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提高。参与者都试图打破对方思想上的局限,并为对方带来建议。此次展出之后,艺术家们将继续收益于这一交流活动,被启发的艺术思路以及将来可能的联系与帮助。
活动在巴黎市政府的金色宴会厅举行,艺术家必须先预约自己想交谈的评委,然后在预定时间与评委交谈,而闻讯赶来的艺术家数目众多,远远超过评委们的接待能力。大厅内外坐满了排不上预约,又不肯离去的艺术家。他们一但见着评委偶获空闲,就要上前请求交谈。
胆敢让评委与艺术家直面讨论,也说明总策展人对评委们的理论水平拥有绝对的自信,评委中有:
巴黎摄影博览会创始人,艺术书籍出版商里克·佳得拉(Rik·Gadella);
西班牙Catalogne国家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和Tarragone摄影基金的副主席戴维·巴塞尔(David·Balsells);
法国国家图书馆摄影部主任,馆属摄影画廊策展人安娜·毕洛洛(Anne·Biroleau);
葡萄牙布拉加影像博物馆负责人,摄影与电影文化协会负责人卢·博拉达(Rui·Prata);
里尔摄影中心的主席,法国摄影节创始人奥利弗·斯皮尔杜(Olivier·Spillebout);
法国《美术》杂志摄影主编;
法国《世界》杂志摄影主编
等等著名人士。。。。。。
这些评委大都是在职的与摄影相关的重要机构负责人。本次摄影月首次邀请了中国评委——当代中国非常活跃的摄影评论作者与自由策展人张奋飞。她曾多次参加平遥摄影节等国际当代知名艺术展览的组织与策展工作。由于此次展览寻找实验及进步的主题,让·吕克最终选择邀请她代表中国当代摄影思想,担任此次摄影月评委。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世界各大艺术展览都有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并且经常性的引起关注。但在当代艺术理论方面中国艺术工作者都少有突出表现,但作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群体,中国方面的观点,虽然备受关注,但却缺乏在观点与知识理解能够国际化交流的文化工作者。渐渐的,中国人的观点融入世界艺术范围,不再仅仅发声于国门之内。
张奋飞对这次摄影月活动表示赞赏:“这是一次很不错的经历!我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重新认识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同时,也让我对于当代摄影的发展动向有了一些新的心得体会;另外,我们与其它许多应邀参加评审的专业人士建立了联系,为将来的合作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
博览会上作品数量如此众多,也不乏一些中国大众最为熟悉的作品:
在此我仅评述一小部分作为展出主题的,比较有价值的作品。
首先是摄影界的重要国际奖项——宝马奖 的获得者:
姚璐
中国艺术家姚璐不负众望,一举夺魁。
张奋飞:“……姚璐的作品《中国景观》是很值得关注的。始于西方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此相遇,从表现手法上,他的作品提出了摄影的新表现可能。在观念上,艺术家的身体力行表达了对于当下中国发展状态的关注与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姚璐能最终从入选的二十名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最终大奖势在必得。”
姚璐的作品远观时,如同一幅传统的青绿山水画,近看时才发觉构成画面的并非传统的绘画元素。青绿的山是建筑工地所用的防尘网包裹建筑的土头垃圾所组成,空白处是建筑工地中的空地,小船城市则是用电脑制作上去的。
照片展示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升华提纯加工,基础却是完全没有美感的垃圾,外表与内在,现实与艺术,真实与虚幻在这张照片中激烈冲突,针锋相对,这是中国的现状,是环境的现状,是艺术家的现状。
姚璐的作品展示了姚璐眼中今天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国审美的表象,进入则一片混乱,到处是工程,照片中的世界是由建筑工地组成的。
他的作品同时具有“行为艺术”的表演表现,“大地艺术”对环境的再创作,“青绿山水绘画”的美学构造,“摄影艺术”的纪录再现。这么多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在同一件作品中都优异地展现出来,而且的并不冲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这些价值很明显地以“摄影艺术”的创作为主体,艺术家很成熟地做出了取舍。
用摄影纪录行为并不是少见,而如果作品缺乏画面的探索,而仅仅作为纪录的工具,这些作品依然是纯粹的行为作品,摄影则并无多少艺术价值,摄影对这种作品仅仅是纪录工具而已。姚璐的作品则是一件纯粹的摄影作品,他行为方面的创作,则完全是为了摄影而存在。作品的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绘画都不是完整的存在,依附于摄影的艺术价值,从属于对于画面的,摄影观念的探索。
作品同时获得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与内涵。切入中国的现状的时局与内外,时代性与试验性并存,引起关注并获得大奖,是艺术家努力与积累的结果。
最高)配合:中国传统绘画,行为,大地艺术,摄影等各种艺术创作方式在作品中展示着不同的价值,却又矛盾统一,浑然一体。★★★
其次)元素:仅仅使用了垃圾堆与防尘网,少许简单的电脑贴图,照片就拥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力,艺术家就能够创造出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另外)状态:中国的状态,夸张却忠于现实的记叙,匪夷所思的行为介入。★★
历次《巴黎摄影》第一展厅都会邀请一个国家的画廊共同组织展览,以此集中展示该国的摄影风格与发展,促进世界对该国摄影艺术的了解,引发关注。这一次展出的贵宾是日本。130位摄影师的作品进驻主场,成为博览会的主角。这同时是在欧洲有史以来数量最大的一次日本作品展示。
日本的摄影作品集中展示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日本摄影与欧洲摄影的不同,日本摄影艺术家相比较欧洲的摄影艺术家而言,更加喜欢暧昧的,氛围的表现手法,摄影的观念观点更隐讳一些。
接下来我集中展示一下日本作品:
山口·紀子
开幕式上山口·紀子半行为半摄影的作品《Keitai 女孩》现场做了演出。
她的摄影作品也参加了此次展览。
山口·紀子的作品总是在加工她生活中的点滴,再现出来,如同行为艺术,形象的创造,并加以纪录,配合上她的思维感受。但我认为她的作品并不是摄影,摄影仅仅是她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最高)元素:作者用手机键盘制作了一衣服,如同一件机器人外衣一般包裹模特全身。这是该作品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直观的展示电子时代与人体的关系。★
其次)系统:作者半行为半摄影的创作方式,在照片以外创造出她自己的意思领域,使她的作品拥有比别人更复杂细腻的表现力。★
最末)逻辑:作者散文一般的创作她的作品,这些价值却不附着于单薄的照片纸上,单独的照片,放大了尺寸,强调了摄影手法与细节,却丢失了她臆症一般喃喃自语的语境。
荒木经纬
大名鼎鼎的荒木经纬在展出中自然是作为重头戏的存在。他的照片总是作为展出中代表性的存在。
他也拍摄一些其它如花朵静物作品,但大家心里,永远都最爱他那被捆绑的妻子。
图表里偏右且大块缺失的图形表明,荒木经纬放弃了复杂的阐述。他在直接地表现,他的作品没有很多元素,他不想分辨,他只是在展示。
最高)感觉:荒木经纬大量拍摄符合捆绑绳艺美学的作品,情欲与技巧的结合。★★★
其次)系统:荒捆绑已经成为这一类欲望的代名词。★★☆
另外)观点:不敢正视自己,就是猥亵卑鄙,而能够正视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喜爱,把握它并抓住它,则就是艺术的状态了。
池田郎子
池田郎子收集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照片,在照片中选择一些角色,(大部分是人物角色)将除了角色脚下的边缘线以外的所有边缘线割开,沿着角色的脚折起。
将角色抽离照片所处的平面空间,将他们垂直于原来的照片平面,竖立在平面之上。有意思的是虽然角色脱离了原有的平面空间,但角色依然是平面的,他们处在相互垂直的状态,却又在他们的接触点上合理地紧密地互相联系。
虽然这个作品不再平面,进入了三位世界,但欣赏这些照片的角度却更加局限。仅有正对面对被折起的角色,才能够很好的欣赏被抽理出环境的主角。那种破坏领域的,不真实的梦幻感。
这是摄影作品中比较少见的几乎完全放弃了画质仅侧重于观念的作品。也许这些作品更接近装置作品而不是摄影作品吧。这些作品需要大量存在才足以表展示艺术家的意图。图表上拉长的图形显示,艺术家同时在观念和感觉上同时拥有2个不同方向——同时感性与理性的价值。
最高)观念:池田的创作直接指向摄影的平面本质。★☆
其次)系统:她不断的收集这种非常带有生活气息的照片,并将主角抽离,不断的重复下,她的记忆如同这些照片一般被抽离出来。★
另外)感觉:让我们感受到她心里珍视的回忆主体,环境更加的模糊,而主角在她的大脑中变形。★
森村泰昌
突然发现两张著名的爱因斯坦照片。也许你会不加注意就走过去了,误认为这不过是两张画廊出售的复制品。但仔细一想就会发觉不对,这类古老的模糊照片怎么可能被翻得如此巨大,照片还如此的清晰?
这时就该明白了,这是森村泰昌的作品,一看标题森村泰昌:《一支安魂曲:宇宙之梦》。呵呵,又是他的恶作剧。
《一支安魂曲:宇宙之梦/阿尔伯特 1 》A requiem: dream of unimerse/Albert 1
《一支安魂曲:宇宙之梦/阿尔伯特 2 》A requiem: dream of unimerse/Albert 2
让我们看看照片的细节:
森村泰昌的照片永远不会缺乏细节,他从不忘记在细节上展示他的戏疟。如此粗糙的假发,简直就是麻布贴了些毛而已。艺术家在“角色的虚假”和“虚假的角色”中游戏,嘲讽经典,却又亲身扮演。混合了历史和真实,再现他人,却也同时再现自己。他试图在观众和历史真实中搭建一座桥梁,用他自己的身体。
他在制作了大量女性角色系列作品之后,开始审视历史的脉络,并发现历史中的主导者基本都是男性的角色,他开始了包括****,切·格瓦拉,列宁等众多角色的扮演,这是其中的两张。
最高)元素:他的作品总是另人吃惊的惟妙惟肖地露出破绽地模仿着经典。★★★☆
系统)系统:整个系列地欣他的作品会拥有更多的理解。★★★
最低)观点:仅有创作的观点。人与历史的交流,似乎仅仅是一个印象,展示题目,却没有具体的表述。★
宇津裕美子
宇津裕美子的这张猫脸也是本届博览会的标志性作品,这位关注于小手工制作的摄影师一直拍摄静物及生物肖像,每一张都强烈伴随着她那女性特质的残忍。照片都不大,照片的主角也不大,她存在于自己意识的小小房间,关注于可以把握手上的那一点点空间,恶毒地伤害毫不惧怕伤害的气质与影像,儿童般摆弄她可以收集到的小小玩具,并像坏小孩一样去玩坏它。
最高)感觉:她作品最大的特质就是,无论她如何组合,她最终都将达成那恶心感觉的错位反差。★☆
其次)元素:她总是儿童般无意义地的组合完全无关的小玩具和其它生活中的小东西,让它们最终成为主角,成为影像。★
虽然日本艺术家作品作为展出的主角而占据展出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但最终日本艺术家没能问鼎博览会的大奖——宝马奖。中国艺术家姚璐作品一路获得。
接下来,我介绍两位宝马奖角逐者的作品:
迪亚尼索·钢萨雷(Dionisio·Gonzalez)
西班牙艺术家大画幅作品,电脑技术与虚拟建筑环境的结合,夸张且厚重。
最高)观念:建筑与生存空间的研究探讨。★★★
其次)观点:人类对自己生存空间以及外部环境的破坏性入侵。★★
另外)元素:艺术家自行改造创造的 “居民住家”。★☆
Keisuke Shirota
《另一天》
这位日本艺术家简单的将模糊的普通城市照片放在一张巨大的纸上,并使用颜料将画面延伸出去,创造出一个非常空灵的与现实相连接的新空间。这是艺术家对城市拥挤空间做出的反抗。这又是一位放弃了高画质摄影的艺术家。这件作品更接近于综合材料绘画,因为它的主要艺术加工,产生艺术价值的创作均来自于绘画元素,而照片,仅仅是绘画的出发点而已。
最高)元素:大胆及巧妙地创作使用极简的绘画方式,极随意的都市照片。★★
其次)感觉:都市拥挤,另一个世界诡异,视线模糊,空间破碎。★★
Ari·Versluis & Ellie·Uyttenbroek
来自荷兰鹿特丹的摄影师Ari·Versluis和造型师Ellie·Uyttenbroek长期配合,大量地收集路人造型,并且巧妙地分类归档。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集中展示时,爆发出非常令人惊讶的效果: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竟然如此盲目追随潮流?精神竟然显得如此空虚,文化竟然如此愚蠢地重复?社会的规则命令我们不断复制流行?
妙龄的白领,收入稳定,正是最追求气质与造型美的族群。可悲地被世俗套上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制服。
题目是中国摇滚者,这是一个追求个性:“酷”,“地下”,“卓尔不群”的一群。可悲的一般穿着黑皮衣,长发披肩,职业造型,一点也不显得另类,仿佛是一个流水线的复制。
图形显示出这是一个在各方面都非常优异的作品。艺术家思考了作品的方方面面,并在观念,方法,感性,系统等各个角度都有所创造,有所建树。
最高)状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收集。★★★☆
其次)观点:难以想象大量展示这些最最一般的造型,会造就如此反流行的杰作。★★★☆
在此,我结束我的这篇评论。还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品我没能为大家介绍。无论如何,艺术展览还是必须亲身经历才行。今天的摄影,更加重视观念的深度与及创造的思维。器材的质量虽然依旧重要,但已非艺术创造所不可或缺。优美的风景以及美观的人体依旧可以销售,但如果想在摄影上有所建树,则远远不足。想完善自己摄影艺术的观念,必须拥有独特的完整的思路,仅有一点创新在人才辈出的世界摄影发展中是远远不足以引起重视。
当代摄影,必须观念。
附:分析图表的介绍。链接:
http://news.artron.net/show_news.php?newid=34119&column_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