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OCT当代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深圳
您所在的位置:OCT当代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磁力-悬浮”:亚洲交通国际艺术巡回展

2011-04-15 11:21:21          

  展览名称:亚洲交通•亚洲-澳大利亚艺术国际巡回展—上海 “磁力-悬浮”   主办: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亚澳艺术中心   艺术总监:沈其斌   策划:皇甫秉惠(澳大利亚-亚澳艺术中心)、张爱东(中国-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展览时间:2005年10月22日——2005年12月21日   开幕酒会:2005年10月22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地址: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99弄28号   参展艺术家:Arahmaiani(印尼)、George Poonkhin Khut(澳大利亚Australia)、黄奎(中国)、金锋(中国)、Jae Hoon Lee(新西兰/韩国)、靳山(中国)、Koky Saly(澳大利亚/柬埔寨)、Keith Wong(澳大利亚/香港)、Kijeong Song(澳大利亚/韩国)、Katherine Huang(澳大利亚)、Leung Mee Ping(香港)、Michael Shaowanas(泰国)、Mahmoud Yekta(澳大利亚/伊朗)、Manit Sriwanichpoom(泰国)、Owen Leong(澳大利亚)、Renee So(澳大利亚/台湾)、苏文祥(中国)、Shigeyuki Kihara(新西兰)、Sangeeta Sandrasegar(澳大利亚/印度)、Shoufay Derz(澳大利亚)、Suzann Victor(澳大利亚)、唐茂宏(中国)、Yoko Kajio(澳大利亚/日本)、王智远(澳大利亚/中国)   2005年10月22日---12月21日,“亚洲交通”国际巡回展上海站“磁力-悬浮”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展出。   “亚洲交通”当代艺术展是由澳大利亚亚澳艺术中心主办的一个国际巡回展,巡回地点包括:澳大利亚悉尼亚澳艺术中心、阿德莱德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海滨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澳门现代艺术中心;日本东京实验空间及美国、欧洲各地。展览历时三年完成。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磁力-悬浮”是国际巡回展的第5站。展品包括来自6个国家11个民族文化背景的18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包括了上海的5位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最新作品。“磁力-悬浮”展由澳大利亚亚澳艺术中心馆长皇甫秉惠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学术部主任张爱东联合策展。   “亚洲交通”展的中心概念是文化思考的交流与延伸。亚洲与澳洲文化的交流,散居者与本土思维的交流,不同地域文化概念在交流中的思维延伸。策划人提出的分段的展览模式和巡回展地方法,有效地承载了展览的观念,并恰当地冠以“亚洲交通”之名。亚洲各国和亚澳之间的沟通需要建构新的方式和渠道,建立亚洲概念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览在努力描述跨国文化交流中的新道路。   对亚洲“散居者”而言,本土母体文化恰如无形而有力的磁石,具有天然的引力。散居者在引力之下,身处游离的异域空间,产生的不是吸附,而是可感的应力。因此,散居者常处于文化心理的悬浮状态。亚洲文化需要建立自己的引力中心,从而更好地在平等的态势中构建与西方的对话和交流。磁力隐喻了吸纳与建构,聚集与凝结。种种原因,历史的亚洲文化,肇始于近代成形的趋向西方的心理态势,必须经由建立自己的重心得以改变。   悬浮,是当下一切问题的基本状态。悬而未决,浮而待发。亚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包含的诸如全球化与区域化对抗、种族冲突与和解、西方中心与地缘文化的碰撞、文化理想与策略,这些问题无一不被悬置而没有标准的答案。然而,悬浮恰是蓄势待发,一如磁悬浮的列车,正是由于获得悬浮的状态,才获得惊人的速度。对亚洲文化,悲观者尽可在已有的悬浮状态中看到出发的可能,乐观者已经意识到亚洲文明未来发展的超强速度和力量。当代人的心理,用悬浮来形容也是恰如其分。生命不能承受的悬浮之轻,每个人不是感同身受吗。悬浮成为临界点,坠落或者出发,不能选择却可以促进。“磁力-悬浮”和展览的作品是对人和人的文化心理的当代描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