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广州扉艺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8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广州扉艺廊>画廊动态>正文

行路上省城×广东主义

2011-04-15 11:21:37          

  “行路上省城×广东主义”于11月6日下午在广州扉艺廊开幕。本展览早在2010年1月在香港艺穗会展出,香港和“省城”广州各邀请16位艺术家32件作品进行主题的呈现与互动。

  本次展览是依托于广东文化、现象的个性,以艺术家的视角呈现广东主义的存在以及特殊性,借助他们的观察,“广东主义”贡献出一种现象“采样”和社会“标本”。而这些“标本”并非只来自于本土艺术家,其中还有四川、法国等地区,策展人认为艺术家自身是某种广东地方性演化出的“物种”,他们的来历和组合并非全都具有广东式血缘,不过,将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共同放到一起,却有可能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广东的“东西”。

  策划人、艺术家、观众对本次展览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着“广东主义”进行。杨小彦查阅到第一次提出广东主义的恰恰不是广东人,并且就全国来说,这种“地域”加上“主义”的省份、城市并非都能成立,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广东才有广东主义。冯原教授对此观点也是相当认同。而据策展人樊林透露,在团队开始做这个活动之前,整体思路以及线索确实不是很清晰,并且这个命题的确也是需要逐渐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收获。不过,就活动的意义上来说,学术主持冯原提到:人们如果能在广东地域文化的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得到参考或转换,本次广东主义便有其意义。

  香港部分“行路上省城”是一句老香港人好熟悉的讲法。以往战时社会动乱,香港人遇到什么自然或人为灾害,第一反应就是回到省城去。今时今日,当香港人回到故乡,却倍感陌生:经历了千变万化, “省城”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作此感叹的是在香港文化界颇有名气的Fringe Club(艺穗会)的总监谢俊兴。“行路上省城”是香港策展人郑怡敏(阿金)想出的主意,皆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人们可自由跨过内地香港边界,但因当时交通不发达,行路上省城并非稀奇事,而手提行李往往是藤“喼”(箱子)。阿金于是想到召集本地艺术新生代创作人,分别以藤“喼”来创作自己的装置作品,象征上广州的见面礼。

  展览中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两地的艺术文化确实存在颇大的差异。香港艺术家多关注于政治、社会事件,看上去更加国际化一些。而广州艺术家则更重视周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通过作品传达一些私己感受。

展览现场

《鸭兔》冯峰 装置 

  

《下棋》 钟惠恩 混合媒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