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广州扉艺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8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广州扉艺廊>画廊动态>正文

“广东主义”不是大合唱,是个唱汇演

2011-04-15 11:21:37          

  在“地球村”的潮流下,地方主义并不受欢迎,但从“民族的即世界的”这一潮流角度看,则必须要有“地方主义”,从创意来讲,“地方主义”还体现了一种独立思考。近日在广州扉艺廊举办的“行路上省城”ד广东主义”展览就让我们看到这一点。“广东主义”从个体的体会与思考唤起对广东的独特性的再认识。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是风格迥异的绘画、雕塑以及装置作品。

  ■创意秀场

  作品:鸭兔作者:冯峰

  冯峰表示,有一个物种叫:“鸭兔”。它既是“鸭子”,也是“兔子”,只不过当它是“鸭子”时不是“兔子”,是“兔子”时不是“鸭子”。什么时候是“鸭子”,或者,什么时候是“兔子”取决于你的角度和意志。你希望看到“鸭子”时,它就是“鸭子”,你希望看到“兔子”时,它是“兔子”,但你不能同时既看到“鸭子”又看到“兔子”,因为它不是两个东西,它只是一个东西,这样东西就是“鸭兔”。

  ◎设计人语

  “广东主义”是对全球化和国际标准的一种反动,也是对地方历史的一种深度观看和再认识。

  “鸭兔”表达的是事物的双重性和多面性,还有,不确定性……,其实是我自身的不确定性,是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是对我们如何认定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怀疑。

  作品:现实与幻觉作者:黄建勋

  黄建勋具有一种天生敏锐的手艺人感觉,不过他并不按手艺人的套路,而是像禅宗的和尚一样出牌,他像怀旧的手艺人一样迷恋陈年之物的表征,这一次他抓住了历史的证物———徽章———这些符号信物有纪念章、军功章、奖章,等等,就像是散落在历史河流中的浮标……然而,黄却用一种反射装置和大家开了个富有禅意的玩笑,我们所看到是并不是徽章,而是徽章的影子,正如徽章是功劳的影子。他的意思是否要告诉我们:我们不仅看不到历史,甚至也看不到历史的浮标,或者说,我们看到的,永远都不过是我们投射于历史的影子。

  ◎设计人语

  “广东主义”题目好鬼死大,若然讲番细D,可能易讲D.比如去酒家食饭,冲入厨房教个“喉获”点样整条鱼,先至带到鱼嘅鲜味出来,仲好鬼沉气反复交待叫佢咪落鬼死咁多盐,咸烂烂。

  广东D嘢都威过一排,三十年前全部“北伐”。时代曲,喇叭裤,收录机,蛤蟆镜,饮夜茶,炒更,搞到北方同胞听见广东话,訓着都醒番!家阵时又是鹌鹑咁,无乜嘢拎得出手,广东文化人唯有来句:“企稳回升”的粤语来自我安慰。

  作品:网作者:卢麃麃

  身为设计师的卢麃麃的表达方式当然不是犬儒主义的,将卢麃麃形容为嬉笑怒骂式的犬儒主义者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对生活的诚意以及主动出击的态度会被这个形容遮蔽掉。但是态度上存在着一致,正是这种一致令人对这些作品本身所传达的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比较敏感。带着对人类文明的一定意义上的挑战,她能够用一根线将我们绕进来,构成关于物质、欲望的无法破解的局。(南方都

  ◎设计人语

  “广东主义”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展览的名字或者主题。

  我在慢慢学习只观察自己的内心而不受外表现象影响。

  作品:广州县作者:杨宜春

  一个卖盒饭的小档口叫快餐店,十个盒饭档加在一起可能就叫自助餐店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廉价的自助餐可以吸引了许多食欲畅旺的饕餮者的秘密。质量低廉的食物可以通过量的累积产生“规模效应”,杨宜春的发现却提示我们,这种规模效应同样也可以在大都市的扩张和建设中找到痕迹。广州作为广东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在都市形象和国际化方面承担主要的角色,然而,都市扩张的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仍然难以掩盖它不过是若干个县城堆积到一起的结果。从广州市到“广州县”的更名,无非是暗示出广州是县城级别的建设叠加起来而形成的县城大拼盘。

  ◎设计人语

  如何理解“广东主义”?可能我并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认识,依赖于另外不同地方的习惯、生活特性、风土人情等各种差异化的感受来建立。由于缺乏长期在广东以外的地方生活的经验,所以并不能很好地找到广东的坐标。

  可能日本动画、漫画对我的记忆影响最深,虽然现在已经很少看了,但是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便想到这个,里面人物的是非观、价值认同感仍然在脑子的最深处影响自己,而我在做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想的都是让自己理智地记录些什么,而非纯视觉的感受,但最后选出来的大部分是阴天、有种失落感的图片,可能都是由于漫画里面的甜美结局与现实落差比较大而产生的吧。

  作品:大陆人、北姑、海、广之旅、禽流感

  作者:郑琦

  表面上看,郑琦的“旅游”系列表现的是一种观光消费经济,但实际上却把偷渡客时代的差异矛盾与观光客时代的浮光掠影并置到一起,只不过,过去的政治理念冲突转换成了经济时代的身份差异。大陆人、北姑、广之旅是否可以颠倒为香港佬、南婆、港中旅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最起码,在禽流感面前,人人自危的心态倒是不分彼此。

  ◎设计人语

  “广东主义”之于我,是一个很直观的概念。就是广东人这种“讲饮讲食”的精神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和各个地域。还有对地域的优越感严重到几乎到了抗拒外界的地步。“广东主义”还包括了通过交往形成的兄弟姐妹情谊和亲缘关系等等,还有语言上的明显标志。这些形成了广东人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严重的“广东主义”色彩,从吃相、说话、动作、喜好等等,都坦诚地流露着。

  其实也不只是香港和内地,各个地区在相处上都会有自我优越性的心理在相互转换,即使人与人的交往。但我认为这种情绪其实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理解和投入。

  ■策展人说

  本次展览是一种地方性的博物志

  (樊林,策展人)

  个人认为“广东主义”是可以建立起一个谱系的,它很丰富,有很多层面可以延伸出来做。这次展览是广东艺术家的作品和香港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出的,在展厅里,观众看到的是两个展览。

  香港艺术家的作品有一种“香港主义”在里头,他们的着重点是建立在对我们的一个观察上,观察我们的方式是一种很特别的角度,很能够反映香港的策展人阿金提出的题目“行路上省城”。

  而广东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刻意凸显出广东对香港的关系。“广东主义”的态度要宽泛一些,这种宽泛其实就包括了一个生态的意义。这十几位带有各色棱镜的广东艺术家,他们自身也是某种广东地方性演化出的“物种”,借助他们的观察,贡献出一种现象“采样”和社会“标本”,从而成为一本“广东博物志”。

  唤醒对广东独特性的再认识(冯原,展览学术主持)

  记者:广东曾经很有“主义”,比如广东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比如改革开放头20年的潮流歌手以及穿衣打扮的时尚,无不引领着全国的潮流。不过现在很多人感觉广东潮已经退潮了。这个“广东主义”展览主要出自什么样的思考?到底想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冯原:很有意思,你的提问把“广东主义”置入到一个历史的语境中,这样就折射出广东两种颇矛盾的形象:一种是孙中山开启的革命对于现代中国的贡献;另一种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领潮地位,起码在新世纪以前,广东占全中国的潮流之先,创造了颇有影响的“经济广东”,不过,这一阶段似乎就很难和“主义”挂钩了。

  我们提出“广东主义”也正是希望从历史的角度去重新唤起我们对广东这个地域的独特性的再认识。

  我承认由“经济广东”所派生出来的“时尚广东”已经式微了。在省港澳的三重小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提出“广东主义”就是想通过重提地方主义来反思一下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心主义。广东地方性的历史进程却是难以复制的,与全中国其它地方相比,可能惟有广东,同时具备边缘位置、制度冲突和开放窗口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敢于提出“广东主义”的缘由。

  我只能说,我们希望借助艺术家的作品来发出“广东主义”的声音,这也意味着“广东主义”不是一曲多声部合唱,而是一场各自表述独特性的汇演。我想,这个局面本身就很广东吧,事实上,无论观众怎么去解读“广东主义”,你不得不把各种答案都看成是某种地方性的认知或解答,我想这就够了,“广东主义”没有标准答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