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3年
- 展厅面积:45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施本铭 《小珺》 布面油画 120x80cm 2011年
受朋友之约说说现行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价值分析。题目非常大,好在得到的指令是随便说。为了不致使话题误入浮漫,从而能有效表达一些心中的观点,我必须缩小话题。因此,又并不能真的随便来说。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说些什么呢?当然最好是关于绘画的,尤其对于我,又最好是关于油画的。不过,我必须毫不留情地告诉自己:油画是画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因此这可不是个好玩儿的话题。说话是另外一种艺术,塞尚、凡高这些人也不善此道,因此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远离热热闹闹的巴黎,作了缄默的实践者。
不论价值如何,当今中国油画的现状倒是热闹非凡,是非得失则很难一语道破。况且现状也非仅止现状本身,可触及的话题又何止是区区油画一事?若就架上油画一事而言,也早已算不上中国美术界的扛鼎之事,甚至成为少数艺术家才坚持做的事情。
事实上艺术的话题远不止“中国油画”,以全球艺术的视点看如此,即以中国艺术过往的历史看也如此。譬如民间美术、譬如陶艺,除了简单地被当代人作为一种符号偶有借用,而站在文化的角度对其本身固有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追问,也都是早被冷落了的话题。在当代中国艺术的语境中,这类情形俯拾皆是,都快成了说不清的事儿。并不是说讨论油画是不严肃的、不必要的,但不能忘记:无论我们画油画的人怎样纠结于这种方式,今日的“中国油画”早已成了当代中国艺术生态中的一个角落。这就是中国当代油画的现实。如果弄不清这一层,恐怕永远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我不知道诸位同仁怎样想,就我而言,油画虽不是唯一的爱好,但我确实放不下。它不仅成了我的个人爱好,甚至在道德的意义上使我养成了一种心理依赖。像是对油画有着某种感情上的承诺,非以一生之志去努力而不能。我相信绝大多数油画同行都会对此感同身受。每当我在思考油画时,我总有种说不出的神圣之感,有种精神的归属之感,我会想到油料的香味,想到麻布的质感,想到过往的艺术大师,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传世杰作。但是艺术的事关乎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文化,甚至关乎到整个人类的文明,它是一种个体对社会、对历史的奉献的行为,因此它虽然从我们的行为癖好出发,但它的意义绝不仅止于行为癖好本身!
作任何事情,爱好与热情是最基本的。艺术家最终选择怎样的媒材以传达他或她的思想情感,可能有些言语难以形容的神秘缘故,譬如来自禀赋中的某种直感对于某种媒材的质地或者气味产生出某种莫名的激荡,抑或是人生际遇的某件偶发事故致使我们与其相遇并相随。上面说过这仅仅是人的行为癖好,因此都还是艺术的表象。事实是:媒材是一种手段,媒材本身并不能独自表达出艺术的意义,也不能独自反映出艺术的价值。这也正是人类艺术史一直以来试图解答的问题。
因此,面对中国艺术这个大命题,我们不应太纠结于个人的偏好,需要立足在广泛的公共话题基础之上,为各种讨论创造一个公允的平台,也为各种艺术门类与各种艺术观念提供一种公平对话的基础。不同艺术方式间的互动与交流,抑或可就此达到“以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效果;尽可能使话题及观点不失于偏颇,抑或也可更易探触到艺术的本质。
依我看,中国油画当下最需要解决的,可能并非语言的问题,更不能陷于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方法之争。艺术创作的动机才是当代中国油画真正的问题。这当然也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面临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需要学会精神上的自立,养成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习惯与能力,这已是日趋紧迫的现实问题。无论我们以中国区域的、或是以全球化的视野对此加以审视,中国的当代艺术若继续以依附似的、行政化的、官本位的、市场化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或许终将不能最终解决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按人类艺术历史的精神线索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还远不具备应有的气度与沉着。当然,太纠结于历史,太习惯于已知的经验、着迷于固有的趣味和个人癖好,必然会妨碍我们对于陌生事物乃至新艺术的认知。这就好比人并不容易了解自己一样,我们身处于当代艺术之中,却常常反对当代艺术,反之,我们本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却无比地厌恶传统。这样的事情甚至随时都在发生,这确实是一件考验我们理性认知能力的事。如果人类的生活不会停顿的话,甚至我们的智商也将受到这些事情轮番而无情的挑战与折磨,换言之:我们会由于自身的固执与偏狭,而错过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机遇。
使艺术家醉心于忘我的实践中,从而净化我们的艺术生态,使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式回到人类精神层面的关照上来,关注社会,关注思想,关注心灵,而不是所谓产业的概念、消费的概念。就艺术本身而言,或就中国当代油画而言,营造这个现实不单靠艺术家的不懈劳作,无疑也将靠社会中各领域、各阶层有识之士的真诚奉献与积极配合。
2011-05-04
下一篇:《星艺术》 施本铭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