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22院街
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的艺术思想不断地涌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理念发生碰撞。艺术家们开始更新艺术的思维和创作方法,在去“意识形态”理念的引导下,一批志存高远的年轻人,远离祖国,到日本留学深造,在异国他乡寻找艺术的创新之路。在新世纪初,他们怀着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到祖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播起了重大作用。刘旭光和张夫也两位教授就是当年到日本留学归来的“播种者”。
《盎然》 27X24cm 2010年 张夫也
张夫也教授现执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著名的史论学家,在研究西方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授课之余,张夫也时常拾起画笔,在画布上探寻油画作品中色彩变化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触摸到他对事物的感知力,他用敏锐的视觉语言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准确的描绘了不同时间阶段呈现的变化多端的冷暖色调。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技巧,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也呈现出多样性。他深谙利用色彩变化带来画面不同视觉效果的空间之道,在完好的解决色彩和事物之间的画面效果的同时,他对自然事物的内在表达,也让人们由衷的感叹他总能够迅速的捕捉到刻画对象的精神状态。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由的尺度,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跳跃的笔触,舞动的色彩,宣示了他内心充满激情的表现欲望。优美的意境,奔放的表达,高雅的色调,都融合在画家的内心深处,共同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向往。
《痕迹》 2440x610mm 2008年 刘旭光
刘旭光教授现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是中国当代语境以水墨为新创作媒介的代表艺术家,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引发人们对他的广泛研究。他的作品基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达方式,以减少笔墨的神秘性味创作手法,利用宣纸的特殊性能,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在宣纸上将每一个“卜”字符号堆起,制作出表现的“痕迹”,每一个痕迹上都是经过数次的描绘,将它塑造突起。这个符号利用铁锈绘在上面,制造了水墨的幻觉。他尝试着颠覆笔墨的神话,追寻东方的问题,用“卜”字作为介质将东方思想根源和人性中的本质问题联系到一起,通过视觉语言去表述,诠释其中当代美学的问题。他用中国的语境,探讨笔墨性能的绘画意义,追寻“儒”“释”“道”思想中的东方情结,摆脱西方艺术思想的强行植入。他的作品采用水墨的材料,但没有水墨画的形态,他有意识排除传统的形态,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图像或形象都有思想的来源,尽管有时是非常单纯的呈现,却暗示着天地人的终极思考。文化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刘旭光以他的语言方式追问本土思想的本源,达到形式与思想的统一。
地点: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策 展 人:刘北光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12日至2011年1月10日
上一篇:陶艾民:女书的神秘传奇
下一篇:“逍遥之境”明镜油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