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虚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22院街
您所在的位置:虚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殷晓峰谈“东北抗联”题材创作

2011-04-15 11:31:05          

  接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通知后,殷晓峰决定以“东北抗联”为素材来创作。他从小就喜欢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尤其对“二战”时期的内容感兴趣,作为东北人,东北抗联的历史无疑对他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无论从爱好还是情感方面,东北抗联成了殷晓峰的不二选择。

  在进行一稿创作时,殷晓峰塑造了风雪中一支10个人组成的队伍,材质上用黑白相间的石头表达人物的坚毅挺拔。初次讨论时,专家认为作品中人数不够多,稍显单薄,也不能反映抗联惨烈的斗争现实。在二稿中,殷晓峰增加了人物数量,拉长了队伍。但是由于使用了浪漫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缺少了凛冽寒风中的艰苦卓绝。于是二审过后,殷晓峰结合专家的意见开始酝酿第三稿构思。

  为了塑造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雕塑作品,殷晓峰多次赴东北抗联当年的活动地点寻找杨靖宇将军和部下活动的痕迹。一次,有位杨靖宇部下的后人讲到一件事:东北抗联时的作战环境非常艰苦,他们没有大规模的行动而是分成小队伍打游击,整日东奔西跑与敌人周旋,晚上走到哪个村子便在那里睡一宿。他们一般会选择村子后部靠近山区的地方住下,而且睡时不脱衣服,一旦敌人来袭就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这个细节提醒了殷晓峰,于是他选择了战士们半夜起来向后山撤退的瞬间:北方的雪淹没了战士的膝盖,他们肩挨着肩迎着风雪前行,有的人还没有睡醒,被战友拖着走,以防止掉队。同时,在第三稿中殷晓峰又增加了几个人,最终为18人,造型进一步拉长,形成了一个行军队伍。人物个性的塑造也有所丰富,有的人拱在战友的腋窝下,有的靠着前一个人的后背,有人则拉着后面的战友。这个立意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同时专家建议作品以铸铁为材料以表现厚重的感觉。

  殷晓峰说,之前哈尔滨、长春、沈阳等有抗联纪念馆的地方他都去过,搜集了很多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搜集,因为下一步要涉及形象的具体塑造,掌握的资料越多越好。

  在表现手法上,殷晓峰努力做到把绘画语言用在雕塑当中,因为雕塑不可能把寒风凛冽的画面展示给观众,因此就需要在雕塑中通过塑造语言把风雪表现出来,以达到绘画的视觉效果,这包括环境的渲染和色彩的渲染。如战士们迎风顶雪,头应该是低着而不是像一稿中塑造的挺胸抬头形象。此外风吹到帽子上,帽子的状态肯定发生了变化,这时形体就没有了,就需用虚空间表现。殷晓峰表示他一直在画草图,也很注重两者的结合,下一步创作更是需要加强。

  谈到创作的体会,殷晓峰说,这次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使他深有感触。以前去国外考察,西方大的博物馆都有历史题材的创作,可是咱们国家却很缺乏。这次赶上这个机会感觉挺光荣,不仅是他自己,参与创作的每一个人都很投入,这是很多年没有看到的景象。另一方面,选择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与这次创作,对以后我国整体艺术创作方向有个定位,尤其对高校艺术教育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现代艺术对国内艺术学院的冲击太大,长此以往我们国家的艺术必将是个“瘸腿”。当然艺术语言需要很多种形式,但最根本的绝对不能丢。重大题材创作需要的是绝对深厚的功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触,没有这种综合能力,不可能创作出好的历史作品。其次民族情结也特别关键,创作历史题材必须有真感情,只有了解,才能读通,才能促进内心感情的迸发。基于这种理念,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开始的那年,殷晓峰也在学校开设了历史题材工作室,两年来工作室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锻炼扎实的造型能力,也学习历史、绘画、戏曲以及文学等相关知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