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rror of the cross 2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2.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4年
- 展厅面积:4000平米
- 地 区:香港
尺寸 | 63x43(cm) | 创作年代 | 2014年 | ||
---|---|---|---|---|---|
作品分类 | 油画 | 材质 | 布面 | 作品风格 | 其它 |
题材 | 静物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者介绍
袁远
1973年出生于中国浙江
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杭州艺术家袁远(1973年生)的创作独特,专注于描绘建筑主题,结合细腻的技巧,呈现一种独特的氛围,在国际艺圏屡获佳誉。
出生于浙江,袁远就读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获艺术学士学位,2008年获艺术硕士学位。中学阶段,袁远已修习传统中国书画,对其日后创作影响甚深。中国美术学院,在1928年由林风眠创办,积极汲取西方艺术的优点和养份,以期革新中国绘画,一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和摇篮。袁远就读于该校时,当时的中国社会仍较保守,但据艺术家忆述,学院就像「遮风挡雨的檐蓬,常常为艺术家们开启」。学院丰富的外国艺术期刊也让袁远获益良多。
袁远深受西方艺术家如理查德•朗(1945年生)的启发。理查德•朗在风景中行走,创作艺术景观;以自然物料创造为线条与圆圈的雕塑;再拍摄照片。袁远特别欣赏他敢于深入和呈现人迹罕至的地方,使观者以崭新方式体验这些地方。古巴裔美籍艺术家菲利克斯•冈萨雷斯 - 托雷斯(1957-1996)也对袁远启发甚多,尤其是其作品能「成功的把个人感情融入公共意识当中」。
袁远的绘画主题多为建筑物室内,有些是曾经辉煌丶点缀着新古典风格的拱门及露台的大厅,有些是较为平实的老房子的入口及走廊。取景来自现实的中国风景,揉合不同的想像元素,创造为他个人的设计风格。
袁远笔下的景观总带有一种被遗弃丶濒临拆迁之感,透露点滴昔日的光辉。袁远解释:「废墟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它们曾经是人们的私密居所,使人们无所压力,随心而为。废墟郄同时是公共空间,能让人们进入及探访。这种既私密又公开的特质,一如观者欣赏艺术品的过程。我一直尽力探寻建筑空间里的居住痕迹,目的不在呈现空间现存的状况,更多是重寻空间的昔日景观,那是不可被抺走丶却已不复再现的昔日记忆。」
袁远的近作专注描绘封闭的空间,好像老旧建筑物之间的狭窄走廊丶或是当中痕迹陈旧的回转楼梯丶电梯铁槽。观者欣赏他的作品,好像透过一道铁栏丶窗框,或是帘幕向内窥视,视点一直深入延展。艺术家似乎有意创造一个内向,甚至是密封丶令人产生幽闭恐惧症的氛围。他时而布置丶调动不同的建筑元素,呈现虚空的空间,时而把不同的空间结合为一,以绘画创造出全新的空间,一种介乎于现实与想像的景观。
袁远作品有高度严谨丶系统的构图,以建筑物的几何结构为本规划画面空间,画面或是一整个房间丶一排整齐的门丶建筑物的横切面,一横排的房子,一整列的哥德式玻璃窗戸。他的独特在于他关注建筑物表面的细节和肌理,特别是地板丶墙壁丶游泳池及浴室内的马塞克及一大片铺列整齐的瓷砖。
艺术家以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这些马塞克瓷砖,几千块的瓷砖铺陈了严密的构图。他巧妙的呈现一种色彩的不同色调变化,创造一种眩目奇特的视觉形象。作品往往表现一种潮湿的气氛,水池中的水气丶天花或断垣废墙间的水滴,略带有一种怀缅伤逝旳情绪感受。为了表达潮湿的触觉联想,他稀释颜料,一层又一层的铺叠色层,这是转化自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
骤眼看,袁远的作品排绝了人物,好像欠缺了演员的舞台。但在本质上,作品仍然充满了人的元素,艺术家刻画各种人们在空间内的活动痕迹,更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希望探寻他们曾经的存在。场景巨细无遗的人为生活痕迹渗透了时间流逝之感,历史变迁之态,如艺术家所陈述;「我所讨论的看不见元素,就是时间。人们总是对它心存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