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久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5
  • 印象:
    平庸 很好 绝了 老画家 相当好
    确定
  • 经营时间:
    1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久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中国城雕的推动者

2011-04-15 12:05:36          

  访:您和刘先生的交往是怎么样的?

  吴:在重庆的时候只是知道这个人,但是个人交往不是很频繁。最早的交往就是从做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的。我跟刘先生的交往可以从文革的时候分成两个阶段,文革之前主要就是通过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文革之后是通过刘先生倡导的建设城市雕塑的一些活动(有所接触)。

  我从51年初介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期筹备工作。当时雕塑家跟建筑家在碑身碑体上有很大的分歧,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还没有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政协会议之后,方案还没有,但是先奠基了。那个时候有一些雕塑家和建筑家有不同的见解,问题主要集中在以雕塑为主还是建筑为主?以建筑为主的人的观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个碑,要记载一些题字,说明一段历史。碑体上要有毛主席、周总理的题字跟政协对人民英雄的悼词,并且以这些为核心。雕塑家的观点就是以雕塑为核心,包括雕像的具体位置,是放在顶上还是前面,是用圆雕还是浮雕?包括对碑形也有不同看法,这一点,梁思成在他的论文中也曾谈到过。当时主要是这两个分歧,大家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和言辞都很激烈。那时负责的是郑振铎,具体的工作由北京市副市长薛子正负责,一般的会议是由薛子正主持。曾经有人建议在广场中间放一个台子,台子底下有门洞。还有不同种看法,在台子里边有房间,可以让人凭吊一番,上边可以做讲演的主席台,底下可以有一些纪念文献展览,后来被否定了。郑振铎先生到梁思成的家里特别谈到说不搞检阅台,就是个基座样子。还有人提过方案,说纪念碑可以上去,在上面瞭望,现在看起来挺滑稽。这些方案后来基本上都否定了,建筑方案就是梁先生确定的以碑为主,建个台基,做一些浮雕。

  刘开渠先生来的时候基本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方案都定型了,问题主要就是雕塑本身怎么做。我还记得刘开渠先生的提议是不是立个坐像或者军人拿着枪。

  一开始是由画家勾稿子,最初勾出来的稿子并不满意,那时郑振铎还参加会议,还批评这些稿子艺术质量不高。浮雕上做什么内容慢慢地就定下来了,就是八个题材等等。具体的内容也是慢慢定下来的,最初就是做具体的人,比如林则徐等等有代表性的人物,后来中央下了指示,一律不做具体的人。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很英明,如果做了具体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概就被砸了。

 

  内容这部分定下来以后,就是雕塑的具体工作了。当时就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旁边搭着棚子做雕塑工作室。因为那时候我联系的雕塑家,所以就跟大家都认识了,常常去雕塑工作室,就与刘先生开始有了接触。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个很好的范例,是建筑艺术跟雕塑艺术在一起。现在要提的时候应该一起提。

  后来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具体的是由盛杨负责雕塑工作,当时要我联系雕塑家,我就跟盛杨先生建议请刘先生来看,提提意见。

  文革之后,在刘先生的努力下,成立了城市雕塑委员会,把周扬、周巍峙、江丰等请来,傅天仇是秘书长,这是刘先生对中国城雕的一大推动。城雕委刚开始活动比较多,还有评奖,对文革以后的雕塑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访:从50—80年代的老一代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对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吴:解放以后,主要是艺术的方向的问题。那个时候不仅仅是画得好,功力好,而且当时很多东西很到位。解放后艺术家的热情很高,面向现实,面向社会,面向工农兵。那个时期有很多好的作品,像董希文、吴冠中还到西藏去画。对以前写实主义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艺术是不能与历史割断。艺术也像建筑一样,不能过多地批判,过多地反复,有一些主流的东西还是应该肯定的。

 

  访:现在也有一种看法,对所谓的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观,慢慢地把我们自己的东西都解构没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包括在建筑上也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对固有文化、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另一个是对新东西也要报有期望,并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其实在我念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很长久的。

        2008.4.16

  (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访谈由久画廊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