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5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22院街
“从天而降”王爱君个展
Drop From The Sky-Wang Aijun
策展人: 夏可君
Curator: Xia Kejun
展期: 2015.03.15-2015.04.09
Duration: 2015.03.15-2015.04.09
嘉宾酒会: 2015.03.28 3:00pm
Cocktail Party: 2015.03.28 3:00pm
一个有贡献的当代艺术家,他应该能够解决当代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即他要自觉面对时代的危机与艺术本身的可能性。一旦选择绘画作为一生的志业,那么,一个可能的中国式绘画应该在色彩与形式上有着自己的贡献,而天津美院画家王爱君面对了这个挑战,以其独特的“浑色”与“化形”方式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新绘画。绘画本就是以纯然的颜色与形体来见证世界的存在,绘画并非仅仅是自身技艺的体现,乃是世界存在感的见证,这是绘画之为艺术的本体论问题。
本次展览将展出王爱君的《天外系列》,我们将感受到新的震惊:一块巨石,天外飞来,从天而降,不可名状,带着遥远王国的神秘信息,带着宇宙的玄音,带着自身的重量,似乎刚刚停止了滚动,悬在那里,凭空悬置在那里,似乎要预示什么;而下面则是低矮地平线上的一些山峦,山峦都压得很低,似乎在承受什么,但似乎保持着自身的漠然;而空中巨石与下面地平线之间还有着巨大的空隙,留出巨大的空白,这空白在上天与大地的张力中,发出内在的沉默的声响。天空与大地,中间的空白,这个三重空间,可以名之为“天地间分”,如同倪瓒伟大的构图“一河两岸”一般,构成了王爱君《天外》系列的基本图式,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继承关系,让传统山水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转换出来。画面看似是一幅彩墨风景画,甚至有着油画一般的质感,它很好地结合了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经过二十年的苦苦探索,酷爱绘画的王爱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通过对山石形体的简化,传达出石头的纯粹重量感,并且以其凭空而来,显示出石本身的存在感,石头似乎是活物有着生命,还以其空灵打开了最初的自然空间,带来从天而降的威严!王爱君从佛教壁画飞天的生命舞动中顿悟到世界的运动,让巨石凭空来临,从而打开了绘画的深度空间。但王爱君的绘画并非激发某种惊恐事件,而是更为柔和,因为他还融入了色彩,让水彩与矿物质颜料混合起来表现山石的质地,这就柔和了巨石带来的可怕后果。这也是王爱君在“化形”之后,还找到了“化色”的方式,以中国工笔画三矾九染的原理,却去掉了勾线填色的传统手法,以新的方式化解色彩。中国绘画受到西方印象派以来的色差对比观的影响,但如何把传统水墨的黑白对比与中国固有色的颜色体系,把三种颜色体系加以融合,这是当代绘画艺术的根本任务,只有面对这个挑战的艺术家才可能推进绘画。在化色上,王爱君有着自己的独特心法:首先把固有色与色差的色感,以水彩与固有色颜料融合起来,反复罩染;即首先要浑化色彩,这种浑化,不是以某一种颜色为出发点来调和其它的,而是把几种不同颜色在调色板上融合起来,去掉传统勾线填色的作画方式,混合色彩;但又反复调合,唿吸性地罩染,每一笔之间都有着照应,以纯色上去,但渗透其它颜色,漫漫渗染,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色差感。这是水墨渗化方式的转化:不是去“画”,而是“化”。王爱君创造出了一种吸呐性、渗染与渗透的色彩观,咋一看似乎是油画,这也是因为色彩的对比与丰富性带来的错觉。
这个转化,化形与化色,也是通体透明的追求,让形体生长,形体融合,柔和生长,形象虚化,达致虚薄透明的美感,则是王爱君创造性转化的美学追求,这些方式对于未来的中国式绘画有着巨大启发作用。
本次德滋画廊的个展,将让我们感受到王爱君第一次“从天而降”的艺术威力!
“从天而降”王爱君作品研讨会已于3月16日下午在德滋画廊圆满举行。著名批评家和策展人夏可君,郭雅希,白洪,邵亮,段君,王栋栋,郝青松,魏祥奇,张光琪,陈红汗,顾凯军等出席了本次艺术研讨会,对王爱君的作品展开了较深入和客观的讨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研讨会对话实录将分期在我们微信公共平台中发表。
本次“从天而降”王爱君作品展展期持续至4月9日欢迎各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Beijing DeZi Art Center
北京德滋画廊
专注于发现和推广中国当代艺术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DeZi_ArtCenter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bjdzhl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北区二十二院艺术区2号楼70-72号
电话:18500155233
下一篇:李津:老友翟跃飞及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