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艺森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2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西城
您所在的位置:艺森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杨沛——将画视为生命的人

2011-04-15 10:16:24          

  一个偶尔的机会认识杨沛,却被其执着的、爱专牛角尖的精神所感动。这位北京油画家,携妻带着幼女,竟在上海租了房子,背着画箧专爱寻访上海的老街小弄堂,喜爱画老上海的旧房子。甚至在上海艺博会展期时,他独个一人在展厅门口对面的马路旁摆起了“地摊龙门阵”,专画来来往往的人群,画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动  。平时性格内向、忧郁的人,为了艺术却变得“外向”起来。尽管他的画在画廊里有卖,价格也不菲,但他天生不是一个为卖画而画画的人,他画画,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画,就是他的生命。
  

  以真性情求原创性
  杨沛生于1949年,北京人。属牛性格中带着淡淡的忧郁和孤独。骨子里却是北方汉子的硬气和爽朗,有股牛脾气。10岁始学京剧,13岁学昆曲。1960年他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1962年转北方昆曲剧院学唱花脸。小小年纪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懂得勤学苦练,才能修成正果。
  “文革”时,杨沛被下放工厂当工人。在枯燥、乏味、缺少人与人沟通的年代里,他曾厌世几度想结束生命。孤独,使他执着于真性情,将生命视为鸿毛而不吝轻抛。
  22岁时,他开始重审人生的意义,人活着,要承受生命之重。此后,他才感觉到北京的太阳还是那么温暖,冬天也不很冷。广阔的天空,一片片冷暖相间灰褐色树林,路旁的土坡展示出北京的特色。生活又恢复了色彩。之后,他拜张伯驹先生、萧劳先生学习诗词、书法,寻找精神支柱。他又向潘素先生学习国画山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解脱忧郁和苦闷。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油画系接纳了这位长相并不是“帅哥”,但心中却一直在追求原创的学生。他在画室研修多年,学习国画、素描、版画、油画等。扎实技艺的科班训练,使他如春蚕破茧,以真性情重视生命,追求富有原创性的画风。

  以高难度现高品位
  杨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走进了油画的创作领域,释放他心中的沧桑美。他画生活中他所熟悉的或被感动的画面:北京旧胡同,戏曲人物、屠猪世相、上海石库门……
  他背着画架走街串巷,关注生活。他画儿时熟悉的北京胡同,不问寒暑。既使在零下4、5度,寒风凛冽,对景写生浑身冻得直打哆嗦,他画了150多幅作品;他画的京剧人物栩栩如生,一招一式举手投足皆有规矩,因为他自己学过唱戏;他能一个月接一个月对着镜子画自画像四十多张,以寻找还原自己最本质的面貌;他一个人跑到臭气熏天的屠斩场,嗅着猪嗷叫时笼罩的死亡气息,目睹剖猪时的全过程,画了10幅2米长、1.5米宽的剖猪全相图,令人看了触目惊心。
  他排除似曾相识的感觉,力图画得与前人不同,与现在人不同,他用独特语言,讲述真实的关注,他觉得这样创作更自在。
  油画的运笔、油画的笔触与画肌,检验着画家掌握油画技巧的纯熟度。高难度的技巧体现出高难度的品位。
  杨沛觉得学画就像学唱那样,首先要唱得准,词正腔圆,而后才能唱花腔;画画要向高难度冲刺,才能笔运而神生,丢掉工匠式的描描蹭蹭的倾向,直接从写生中接近生活本质。
  1999年至2002年,他在杨飞云画室研究创作油画,与杨飞云先生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杨飞云以他的才气和对画的真诚感动着杨沛。杨先生在艺术教育中阐述“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把训练当作过程,将创作视为结果;一类是:将训练作和创作视为一体,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个人现在更偏重于后者,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比较注意去寻找打动自己的点,尽量去升华对象从而使自己完成审美到创作的全过程。在训练中自觉地上升到审美与表现和单纯的分阶段训练,结果会很不同。”
  杨老师从生活中进行人物写生,他认为“脱离自然的画家会渴死在泉水旁。”杨飞云的艺术观点对杨沛有极大的启示,他力求在写生中锤炼技艺,坚持产外写生,对人物造型、光线、色彩的微妙变化以忠实的描绘。
  实景写生自然是十分辛苦的,在室内临摹大师的作品自然轻松的多。长期来,杨沛坚持在实景写生,饱尝了风寒雪雨的煎熬。肉身之苦却换回了精神上的欢愉--当他看到画作完成时。
  写生使杨沛有效地获得了艺术的维他命,避免画画的苍白、概念和做作等弊端。他说:“此时此地此心情,每一次写生经验,不可以重复,每一张写生作品都是唯一的。”
  他背着画架不仅画北京的胡同等,还动员爱妻稚女来到国际大都市上海,专画上海的石库门等老房子。他跑到城隍庙后小东门未拆迁的旧房子处,坐下来一画就是一整天。饿了,面包充饥。在这里,他又找到了一种生存美,他要释放激情去抓住它,用动态的手法记录新旧时代的变革。因为历史文化留下来的“城市老照片”,是升华了的美的根本,尽管有残缺,不够完美,但更接近生命本质,能激起人的共鸣。
  他牢记杨老师说的“成功是没有捷径的。”他不去追求浮名薄利,实实在在在高难度中下功夫。他画上海租房居地、老成都路旧房子,画中带有一种真诚地去体验和深入研习他所能感知到的世界。走笔运刀、堆刮挑抹,;陪油彩在触及布面时的运动轨迹和精神感应连在一起,在写生中寻找不背离绘画自身的画律。

  以生命体展生命力
  油画家杨沛说:“好的画作是具有强大力度的生命体,你会觉得深深地被它吸引,越是高层次的作品越能吸引高修养的人,它释放出一种气息与你灵魂深处波长相同,产生共鸣,屡见屡鲜,还能引发出更深刻的体会来。所以大师的作品才能价值连城。”他觉得成熟的语言非一朝一夕,要提高综合素质,要靠长期的刻苦的学习。
  他说:“前人把创作写生分割开来,认为写生就是习作,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一个误区,你进入创作状态中的写生就是创作,没有进入创作状态的创作顶多算是个插图或是一篇说明文。油画作品的高下优劣,取决于画家(但非唯一)的对油画性的感悟程度。”
  只有触动自己心中的美,才能画出感动人的画。杨沛带着一股玩命的精神画画,他的速写式的笔触画出的并非都是完整的画面,也不是磨光打滑的线条,而是充满着力,单纯、不完美,更接近自然本色的视觉上的沧桑。
  他带着冲动的情绪和饥饿的渴求感去体验、去描摹、去表现现实和记忆中的残美,力图给后代留一些可供回忆、回味和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文化。
  他来到上海时,发现上海冬天很多种树的叶子不落叶,青苍间杂,郁郁葱葱,他爱上了上海。他不仅画上海的楼房,甚至还画起上海的市民、白领和蓝领等。喜欢上海没有理由,因为他没有一天不画的,画画就是他的生命。
  他不追求一种完美的、形式的东西。他说:“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无刀的境界是我的追求,我努力要表达的是看不到语言的,构图的,构成的,色彩的,笔触的因素,而只是感到是个人或物,你被她的真实(内在的)所吸引,使你游离于真实与画作之间,这时,这幅画就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体。”他画的京剧人物,时空、比例、透视,造型均按心灵的需要自由重组,又不失东方人的文化性格。
  杨沛经历丰富,曾去欧洲前俄罗斯等国考察。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艺森画廊等参展,获得美术界李天祥先生等老前辈的赞赏。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杨飞云油画艺术中心研究员。
  杨沛坚持“实践出真知”式的画油画,不断从思想境界上感悟沧桑美所具有的永恒性。他像推土机那样一层一层地推进艺术步履。一个时期集中抓生活一个层面,追求挑战,再迎接一个新挑战。他的生命的画面,也是一层更胜一层的灿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