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
大暑 150X180CM �2013
我一直觉得黄立言有一种特殊的、无法言明的气质,这是我第一次看他油画时,在一瞬间所获得的感受。如果从美院油画系一般的教学标准衡量,黄立言的油画有太多的问题,比如,造型总是不太准确,人物不是过度拉长,就是动作像抽筋式地别扭;脸部表情暧昧,既没有某种可以辨别的性格特征,同时又显然缺乏一种入眼的相貌。他的画中人全都张着一双迷茫的大眼,盯视着某个地方,心不在焉,却又心事重重。用笔也不太流畅,但又不是板滞的那种,塑造形体时,一点一点地在描摹,整体看,每一笔之间居然还有那么一点关系。关键是,他的画没有明确的主题,似乎有一种叙事性在,但你很快就会陷入被动,因为这叙事性根本就不能从他的作品中提炼出来,更遑论去解释了。初看黄立言的油画,可以马上称道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有一种发亮的质地,非常的非现实,但又非常的现实。他的调子,不是发黑,就是发赭,或者发蓝,到处都散发着一种透里的苍凉。黄立言见我时颇为认真,让我给他的油画提意见。但我的看法是,绝对不能给这个年轻人提任何意见,尤其是所谓造型上或构图上的意见,原因就是,一旦他对你的意见当真,去努力改正什么,他就马上不是黄立言,而是其他什么,与黄立言无关的什么了。当然,他也不会去改,因为,用他的话来说,他改不了,他除了按照现在这个样子画,不知道还能怎么样去画。黄立言的所谓问题,恰恰就是他的作品之魅力所在,他要保持这种魅力,很不容易,很难被人理解,但很珍贵,很重要。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骄傲是一种莫名的悲伤》,题目很花样,但画面中,却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黄立言式的人物,镇定莫名地把自己的手放在蜡烛上烤炙。《在想象力稀缺的夜晚》,一个身着欧洲中世纪骑士战服的人,在和一匹形状画得像狗一样的白马调情,发黑的地上放着一具娃娃,天边闪烁着迹近疯狂的光。这种组合在荒诞中显得还是颇有想象力的,可艺术家却质疑想象力的稀缺。《晃悠的风景》之一和之二,画的湛江地区风行的白切羊,高吊起来的发亮的肉身让人不寒而憟,可艺术家却认为那是一种风景,而且还在不停地晃悠。《悲伤的不止是你》,画面中一人举枪射击鹦鹉,枪是AK47,举枪者是黄立言画中反复出现的男人,鹦鹉好像对枪击无动于衷,作者是否想说,悲伤不止是你,但不包括鹦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用的是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本书的名字,画中四个男人在注视着一条睡着的叭儿小狗,四个男人的表情简直就没有表情,但又时时透露着某种表情。难道那表情就是一种哲学式的沉思?反正我看不出来。《因两天两夜睡不着觉而长痘痘的诗人》、《被错过的幸福》、《忧郁症患者》、《沉默的存在》、《春夏秋冬又一春》、《本命年》等一连串的男人,或者可以看作是艺术家的自画像,又或者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对某一类人,那些边缘到连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在那里的边缘人的孤独的审视。
后山 160X140CM 2013
沙峪口 160X160CM �2013
有两张作品倒可以视作艺术家的自画像,或是艺术家的自我定位与表白,一张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动作》,另一张是《恐惧吞噬灵魂》。两张作品清楚地显示了一种长久而几乎没有结局的挣扎,一种卡夫卡式的对世界与存在的质疑乃至否定。对了,我突然想起了这个捷克的孤独作家,一生都没有成名,临死时吩咐他的至友烧掉他的全部小说稿。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的黄立言有点卡夫卡的征象,尽管他也许就没有阅读过,或没有太认真地阅读过卡夫卡的小说,比如《审判》或者《城堡》。
我的认识就是,黄立言是出于一种无法回避的本能而去作画,所以他的作品就有一种本能的意志,他画的是穿透心理的那一刹那穿透。我太长时间没有看到这一类本能的穿透性作品了,所以我一开始就对黄立言的艺术产生强烈的认同。现在油画界热衷于谈论所谓的“油画味”,以为用三颗星的“伦勃朗牌”或“梵高牌”高级颜料,小心翼翼地东罩一下西抹两笔,就能产生“古典作品”,就能和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正统油画比俏丽,殊不知里头裹着的正是一种做作。相比之下,黄立言的本能太重要的。可惜,给罩染法弄得神魂颠倒的中国油画界,尤其是广东油画界,根本就看不到这一点。但这也恰恰可以证明黄立言的价值,一种发自本能的价值。
穿透心理的那一刹那穿透,是无法解释的。我勉强解释,也就只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