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东地仓库画廊
积分:15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高端、大气 喜欢赞 好喜欢 高端 氛围好
    确定
  • 经营时间:
    18年
  • 展厅面积:
    600平米
  • 地    区:
    广东-东莞
您所在的位置:东地仓库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彭丕: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

2017-10-13 10:11:21          

文/鲁超
作者系前波画廊艺术总监
 

十年前,彭丕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那一年由于美院有限的空间和条件约束,他花了九个月时间完成但差点被毙掉的毕业创作《青春祭》被安置在展厅的一个卫生间门口,展览开幕前他在作品前放置了一朵鲜艳的玫瑰,并以一首诗对这件作品做出了阐释。十年后回头来看,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意味,也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想法的开端。“隔天我去看了一下我的作品,玫瑰已经开始枯萎了,

没有人给我献花,也没有人知道我作品背后的寓意,更没有人知道我是一个点一个点将作品完成。谁会关心我的文字,其实这些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包括那开始枯萎的玫瑰。”

《青春祭》 木版装置   465x244x900cm  2007
《青春祭》作品局部
 

那一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极为躁动的一年,也是从200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介入到当代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彭丕毫不犹豫地只身前往北京宋庄。从抱着理想主义的初衷到与宋庄艺术生态的格格不入,再到对现状的失望,

《状态系列之八》 布面油画 300x175cm  2007
《状态系列之十》 布面油画  300x175cm  2007
 

经历了绝大多数年轻艺术家都会遭遇到的迷惑和绝望,他在2007-2008年间创作的《状态》系列中运用充满张力的线条和灰暗的色调将焦虑和愁闷这一情绪做了形象的表达。与《状态》系列相比,紧随其后2009-2010年间创作的近乎抽象的《迷失的风景》系列中多了一些灿烂而鲜艳的色彩,厚实欲滴的颜料和热切的笔触互相交织,我们似乎看到了他在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审视着浑浊的现实。

《迷失的风景》 布面油画 300x150cm  2009
《迷失的风景-玛迷莎》 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09
 

作为一位版画系毕业的艺术家却选择以油画的方式进行创作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所熟知的包括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和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等西方的艺术大师都曾是在版画和绘画领域享有盛誉并卓有成就的典范。而更加重要的是,他们都在这两种不同的媒介中互相撷取其中的优势,并将其运用在另一媒介中。在2010年开始创作的《把生命刻在生命里》版画系列作品里,彭丕就延续了他最初的《状态》绘画系列作品中的形象。

《把生命刻在生命里-小世界》 原板木刻  164x122cm  2010
《把生命刻在生命里-暗》 原板木刻  164x122cm  2010
 

《把生命刻在生命里》版画系列充满了苦修的意义。这组木刻版画彭丕最终都没有印制出来。在他看来,原版更能体现他的想法,对时间和生命的致敬。通过耗费自身的能量所刻画的一个个圆点,构筑成的画面代替了消逝而去的时间。然而,

生命里的时间无法复制。这种苦修过程难免引发他对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这点也在其之后的绘画《走在哲学的边上》系列中被突显出来。

在色彩风格上,《走在哲学的边上》延续了他在抽象作品系列《迷失的风景》中一贯艳丽而张扬的手法。然而他舍弃了后者抽象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于画面中形象的描绘。在2013年,彭丕创作了这个系列比较早的一件作品《灵魂出窍》,这件作品里,他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在我看来,这件作品极其令人印象深刻,人物和场景由明亮而纯粹的红、黄、蓝、绿四色构成,形成画面张扬夺目的基调,再通过不同层次颜色的叠加造成有序的错落感,加上他用沙质媒材做底所形成的如大理石质感的表面,与油画相溶后所呈现的氤氲感,使得画面有一种无形的虚幻和想象空间。在此之后,他又陆续地描绘了一系列以陌生人、家人。

《走在哲学的边上-灵魂出窍》 布面油画   180x123cm  2013
《走在哲学的边上-耶和华与他的女人》  布面油画   150x100cm  2016
 

彭丕喜欢并擅长以人物为描绘对象,这一点从他早期的毕业创作中就可见端倪。在《走在哲学的边上》这一系列的自述中他描述道:“我喜欢观察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场合和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人的多面性和人的复杂性,而我始终未能找到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可塑性和可能性。而这个系列我希望将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我不知道怎样言说的部分呈现出来。”

他的创作随着生活的阅历而愈发地精彩。在2015年,他游历欧洲各个国家的美术馆、教堂和风景名胜,在这过程中,他记录了一些游历中的瞬间并将这些反映在其之后的创作中,包括意大利教堂的窗花和烛台;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和他于1883年设计的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圣家族大教堂;甚至是在葡萄牙里斯本在海边偶遇到美丽的黑人姑娘和她的男友等,这些点滴灵感和影响是他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走在哲学的边上-恶之花》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7 
《走在哲学的边上-海女与高迪》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6 
 

2016年初,彭丕把工作室搬离北京,南下到广州生活和创作。早在两年前开始,就已经陆续有一批批的北漂人离京南下到上海、广州等地以躲避北京的雾霾。对彭丕来说,这应该不是临时的决定。早在2013-2014年间,他就常在各地写生和游玩,如沙溪、大理、杭州、上海、太行山,布里斯班,墨尔本等地,一个如此热爱生活而且放浪形骸之外的艺术家,离开北京这个霾尘之地我并不意外。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选择在佛山生活和创作。佛山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靠近广州。即使在今天来看,岭南画派的影响仍是珠三角的艺术主流。岭南画派对现代艺术来说意义深远,他们提倡革新传统绘画,中西融合,影响了很大一批的艺术创作者,甚至影响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但是对当代艺术而言,这个城市并没有延续这种革新的魄力,作为一个以当代艺术创作为核心的艺术家,选择一个在当代艺术领域市场和土壤略显荒芜的城市作为根据地,不免让人感到担忧。然而在不久前的拜访之后,这种担忧也就随之消散。

他的工作室位于佛山一个工业园区内的二楼,这是一位酷爱艺术的赞助人曹宇勇先生为他提供的创作环境。穿过中间嘈杂的加工区到园区最里面就可以看到工作室楼下搭筑着江南味道的亭台楼阁,考究的小院和安静的小展厅,透过二楼工作室往外可以看到一湾池塘,葱翠的绿植与荷花、竹林映成一片,十分恬静。他的日常会去附近湖边的农庄或离工作室不远的北江当地渔民的船上吃饭,依山傍水,怡然自得。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活和自然气息的创作氛围,与他之前在北京工作室 的冰冷和单调感截然不同。

《自然生长-生物》  阴沉木,钢筋  342x230x80cm   2017
《自然生长-野草》 阴沉木  85x20x13cm  2017
 

这些生活的改变也直接或间接地在他的作品里有所体现。在他的雕塑装置《自然生长》系列中,他采用了阴沉木这一非常特殊的媒材。阴沉木是一种由于地震等天体变化将树木长埋于江河湖泊的古河床和泥沙之下,经历了千万年之久在缺氧高压状态下被炭化的材料。一次偶然机会,彭丕在北江边看到当地农民在建码头挖河床时挖出了这种木头,它们形状各异,经大自然千年磨蚀造化,像木头也像石头,表面亮黑而且非常细腻。彭丕通过加工和打磨,将阴沉木的枝干磨出锋利的形态,并将其安置成再生长的状态。在《自然生长-生物》这件作品中,他选用了建筑材料钢筋和阴沉木两种材料进行结合,将这种承载着现代快速集成性材料和经历了千万年之久的稀有物料放在同一空间上对话,并在视觉上表现出一种危机感。

嶙峋的阴沉木历经千万年不腐朽,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彭丕经过修葺其边角,除了从艺术家的视角赋予它更多视觉上的美感和现实意义之外,并未做太多改变。如我们在古画上看到的后世收藏者仅仅是在其边角盖上的印章,以证实流传有序一样。利用现成物创作的方式在二十世纪法国现代主义大师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1887-1968)之后并不少见,但现代艺术一直都在挑战和颠覆传统美学的意义,而当代艺术,却是在尊重传统和自然的基础上颠覆和更新观念。

在他佛山的工作室,我看到了他最新的抽象系列创作《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与他的《迷失的风景》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同样充满张力,但更加成熟和沉稳,可以看到他有意地在创作中逐步构建一种独特的工作方法和系统。例如作品《帝国》,看似单色的作品事实上由三个步骤和层次构成,包括铺色刮擦,拓印和点甩三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最底层画布上,他选择性地在各个不同点铺设好色块,并使用了一种自制的用于制作丝网版画的木柄刮刀作为工具,在铺满各种不同颜色的画面进行刮擦。之后,他用另外已完成的一张小幅油画,用拓印的方式直接再拓印在刮擦后的这层画面上,产生了类似于印章的阴刻和阳刻的效果。最后根据画面色彩的分布,将大块的颜料甩到画面。

《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帝国》  布面油画   200x100cm  2017
《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之一》 布面油画   150x100cm  2017
 

这种丝印版画工具的制作是他作为版画系毕业的专长。一直以来,彭丕探索过不同的媒材在不同油画色彩间碰撞所产生的效果。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在他的抽象绘画里也曾采用过类似的工具,不同的是,里希特设计的是一种特大型刮刀,大到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推动,他会在画布上进行事先的笔刷绘画,然后在刮刀上涂满他要覆盖的色彩,最后再利用这种刮刀去刮擦以打破原始画面的规律并重新创造一种平衡。与里希特“再现”的理念不同,彭丕借助这种丝网印用的刮刀却是因其迷恋各个色彩之间的融合与关联,如他在早期的《迷失的风景》中采用的方式,他在铺满各种不同色彩后用油画笔的硬笔头在颜料之间皴擦,使之浑然一体。

在《我的童年》作品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彭丕采用的刮擦法和点甩的痕迹,最底层那些不同的色彩已经完全被模糊到一起,但在画面的最外层,我们看到他使用的如同经纬线一样的网格,这些网格将邻近的颜色完全融汇在一起,也是他用小刮刀一下下刮出来的,密密麻麻,细看去如荒山石壁上的佛龛,也像是一层轻盈的纺织布被掉落后覆盖在斑斓色彩之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将一些混沌而模糊的色块刻意流露出来,这种留白的方式更使得画面增加了一丝轻盈。

《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我的童年》  布面油画  200x100cm  2017  
《你是这世上唯一一朵为我盛开的花》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7 
 

这一系列的主题广泛,有彭丕一如既往喜爱描绘的人物和风景,包括云、山脉、河流、森林、花丛等,也有一些富有戏剧性与隐喻性的故事,他不拘泥于一个题材的描绘,而是在这些不同的题材中寻找适合的绘画感。虽各有不同的创作方法,但笔触和画面都有鲜明的质感和特征。如今,在珠三角地区仍有多数艺术家依旧以带有强烈设计和装饰性的绘画作为创作方向,在这一方面,他完全无法融入。纵观他这十年来的艺术创作,从离经叛道到沉稳冷静,视野也在不断拓宽,他会在将想法实施出来之前做很多媒材的尝试,包括自己研究出一套适合表达他想法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去挑战更深入的可能,这些都使得作品愈加地成熟。

《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标题源自于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句话“出了你的洞府吧,世界如同花园一样期待你”。彭丕也据此创作了同名绘画作品,描绘的是位于之前他在北京所住的黑桥艺术区工作室附近的一个真实的花园,那儿曾经长满了各种美丽的花丛,如今已被拆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他的绘画中窥见他对已逝记忆的美好期待。正如十年前他毅然离开了一个桃花源,去追寻他的艺术方向和理想,虽然现实残酷却依旧保持着前行的方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