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玉衡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5
  • 印象:
    新水墨 展厅大 高端 专业 有腔调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您所在的位置:玉衡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玉衡·研讨会实录】唐克扬发言综述

2016-01-15 22:57:34          

 

11月28日下午,展览“微物之辞——当代水墨的文本意识及其叙述”开幕式在玉衡艺术中心隆重举行。

开幕式当日上午,由此次展览策展人孙欣主持的“再出发:传统的内观与再造”主题研讨会先行召开。包括著名策展人、批评家皮道坚,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建筑师唐克扬,中国美术馆馆员、绘画史博士魏祥奇,诗人、策展人孙磊,《画刊》杂志社主编靳卫红,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以及北京大道融元执行董事、策展人朱小钧、玉衡艺术中心负责人王刚在内的多位嘉宾与会,共同对此次展览主题做了深入、多维度的探讨。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唐克扬发言综述。

———————————

唐克扬:孙欣给我出难题,让我第一位发言,我向来都是习惯了第二位以后发言。既然被推上第一个发言的位置就抛砖引玉,为在座的诸位拓展一下思路。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起的很有意思,开启了一个看上去简单但很有理论深度的题目,谈到“微”,大家不会觉得很陌生,因为现在很多东西都以“微”来命名,微信、微博都是“微”开头,但是想提醒大家,如今看到的“微”已经不是纯粹的中国人传统说的“幽微”,也不是西方人所说的“微小”,我们的艺术教育是处在两种体系交织的点上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回到传统去,就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回溯,而是对我们自己所处位置的检查。

上一次和皮(道坚)老师在成都也是以类似的话题开场的,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东西作为艺术探究和学问高致的标准?古代人喜欢这样一种说法,发神明之幽微,换句话说他想知道的这个东西,不是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幽晦的细小的。但是把这个“微”和“物”结合在一起有点麻烦,我劝过孙欣咱们不要把这个搞的太复杂,因为一旦“微”和“物”结合在一起就更吊诡了,怎么把“微物”这个词再具体的去阐释?但是我们绕不过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中国画论都跟外物有关。不管是山水还是瓶花,也不管是神与物游还是格物致知。

正好我是建筑师,先从这个角度解释一下我理解的这个“微物”的含义。“微”显然跟尺度有关系,但这个尺度不是我们说的抽象,不是“心灵的尺度”,“心灵的尺度”这说法,没有办法把内在的东西与外观进行客观比较。“物”呢就是大跟小的关系,貌似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截然地感知与鉴定。

刚才我也问了孙欣什么是微物,因为有些东西看起来无比庞大,但实际上是很小,譬如面前有一个建筑物模型,或者从航拍的时候看建筑物,不会觉得有多大,当置身其境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大,大可以变的很小,小可以变的很大。由于有机会如此变换,现在的人对这个细节特别的计较与敏感,所以小和大在当代的语境里,尤其在经过西化的中国人来看已经变的很复杂了。譬如像收音机坏了,一会儿调到这里,一会儿调到哪里,你不知道哪是大还是小。其实“物自体”无所谓是大还是小,大和小取决于情境以及物和物之间的关系,会令我想到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所谓的细密画,就是中世纪以来的传统,细密画看上去画得很满,但他画的每一个细节又很小,所以这个东西不知道看起来是微末的细碎,还是实在的充盈呢,也是很让人困惑。前几天看庞贝的壁画,画的满壁的其实就只是黑色的颜料,中央的主题就是一个很细小的东西,看上去像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你怎么理解古人所做的这个小,是绝对尺度的小还是相对于内容的小?我觉得这个小最后还是跟意义有关系,不只跟形式有关系。以前过多把这个东西取决于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的传统,是一种内化,但涉及近代以来对中国传统的反思,便谈到“微物”既是绝对意义上的小,同时也是一种关系上的小,人们体验方式上相对的小。所以这个“微”必须是综合来看,而且必须回到我们现在所在当下人的观察视角来看,并没有绝对的传统可依。我们是以汉代人的角度来看“微”,还是以明清的角度来看这个“微”,差别很大。

这个题目让我油然想起福柯的《词与物》,一字之差,通过这个“词”或“辞”的解析使我看到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是说不同时空考察对象的差异性,展览用这个“辞”是辞典的辞,福柯用的词语的“词”,这两个字差别很大。再说“物”,市场的语境下把这个“物”看成孤立的个体,只有经济学中抽象的含义,而在中国传统当中,“物”好像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意义生发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是具体的又是宽泛的。类似的,中国传统说的那个“辞”就是再见的意思,没有表明的显现,是想试图隐藏,试图变得更加复杂,而不是变得更加清晰,这好像是我们的所谓“辞”,包括“辞赋”当中的含义。

而福柯代表的是西方思想的脉络,以另一种方式往这个综合的方向靠拢,他提出几个著名的区分,首先说物,这个物对他来说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品,甚至也不是说物品的集合,他说的是经济学,是外在于物的物质形式上的总体关系,他很看重这一方面的话题。倒过来用这个逻辑来解释我们这个题目,我们所说的“微物之辞”不是单纯说这个“词语”,小景,片物,我们说的是每一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展开的有效的关系,实际上说的是语法,说的不是一般的语法,不是一种让人觉得很通晓,或者不构成什么矛盾和多义性的语法,而是复杂的语言本身生成的机制,就是词语过渡到语法又过渡到所谓的语言学。这个意义上,我们慢慢接近了今天讨论的语境,我们谈的不是物,而谈的是物的意义,或者物存在和彼此关联的方式,今天的这种方式和真正中国传统中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它也不同于西方把物再现(represent)出来的方式,更多是呈现(present)。它既是有关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可以调动人的情态和心境的可能。

我们在学文学分析的时候,第一堂课谈西方文学,西方近期文学理论有一群人就说他们想回到物的自身。细读的学派,不想纠缠于左和右的意义,想回到文本的自身。怎样回到呢,要做的一点就是把大的词语变化为小的对象,把宏大的意义连贯的解释变为每一个词,每一个具体词和词之间的关系,这也许是我们下一步讨论的焦点。

就抛砖到这里,谢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