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北京公社 冷林
一种推动当代艺术的新模式
一种介于博物馆和画廊之间的新空间
北京公社自从8月12日举办赵半狄的展览以来至〈当代艺术新闻〉发稿时的11月底,都没有再推出新的展览。问冷林新展览哪天开幕,他也不知道,说有些事情不能事先安排,还是想表达一些东西,只能这么做。瞧,冷林说话比较像艺术家吧,不太流畅,想比较久才会说点东西,还云里雾里的。听者只能很努力地从他模糊的言语中寻找他想表达的实质意思。
他2002年从德国回中国后,一直运气不佳,没有什么机会做策展。比如,他和地产商说策展,地产商们没法理解他的思想。但他又想表达一些东西,想做点自己的事儿。这么怀才不遇一直等下去,不是办法。别人不给自己机会,那就自己给自己机会吧!2004年,冷林与纽约的画廊合作,创建北京公社。自2005年4月起第1个展览以来,北京公社至今作了8个展。速度算不上快,但一直努力尝试建立起一种推动当代艺术的新模式,一种介于博物馆和画廊之间的新空间。它处处表现着与初级商业画廊的不同。
北京公社的大门永远是关着的。观众需要主动推开有些厚重的大灰门,才能进入。进入后,白色拐角桌很高,所以观者也看不到前台的工作人员,只能看到作品。整个过程等于观众自主推门而入一个看似无人的高大空间。冷林说,看展览还是个精神性的东西,不是来逛超市的。这里的展览,时间也不定,或短或长。总之,下一个有意思的展览没准备好,现在这个就展着。看,赵半狄的展览已经展了4个多月。冷林承认这是很大的压力,这样下去很危险。所以,北京公社的展览好,是个品牌;北京公社的展览时间没准儿,是个挑战。这挑战来自于一定要做好展览的压力,来自于对文化的创造力的要求。冷林重复着这句话,“我更像一个艺术家”,遇到这样好的时代,更应该发挥出创造力!
在其官方网站上,我们读到:“北京公社是展示正在成长的有突出才能的艺术家作品的空间,又致力于发现并推动新的有创造活力的艺术家。作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动机,北京公社通过独特的展览策划、组织学术讨论和专业的图书出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国际当代艺术的领域里展现其特殊的价值。”如果这不是一句空话,那么,实践起来的确不易。冷林现在边策展边写书,写自己对风云变幻的艺术圈的种种思考,虽然这种思考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本身已足矣彰显价值。加油吧。
下一篇:艺术市场:倒钱游戏与规则盘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