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温钦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5年
  • 展厅面积:
    280平米
  • 地    区:
    北京-通州-宋庄
您所在的位置:温钦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自由具象艺术

2024-04-27 10:55:46      作者:温钦画廊     来源:www.o2oart.cn

FREE

FIGURATION

罗伯特·孔巴斯(Robert Combas)《Jeune fille à la guitare physhiédéliqueue》,布面亚克力,162×114cm,2018年

 

“这种画我家孩子也能画!”想必看画册、逛展览时,你时常会发出类似的感叹。“自由具象艺术”也能带来相同的体验——艺术家们的作品不羁放纵,与“学院派”可谓南辕北辙。但二战后,艺术中心迁至美国,正是这类艺术令法国艺坛再次受到关注……

 

重返辉煌

1964年,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如期举行。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批“不速之客”:美国艺术席卷而来。以法国为首,这里曾是绝对的艺术中心,毕加索、马蒂斯、梵·高、达利生长于此,共同铸造了最好的创作沃土。随后,战争来临,城市尽成废墟,加之艺术家为躲避战乱前往美国,这里面临着没落的命运。

 

正是在此时,美国艺术家踏上了欧洲。在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中,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摘得金狮,成为了首位获此殊荣的美国人。而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参展代表团团长所罗门(Alan Solomon)更是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世界艺术中心已从巴黎移至纽约。”

 

 

 

图1: 罗伯特·劳森伯格《Express》,1963年;《Studio Painting》,1960-1961年;《Tree Frog》,1964年,通过船运运至威尼斯,1964年,Photo: Ugo Mulas ©Ugo Mulas Heirs,Photograph Collection.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图2: 罗伯特·劳森伯格《Studio Painting》,1960-1961年,安装图,于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1964年,Photo: Ugo Mulas ©Ugo Mulas Heirs,Photograph Collection.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Archives, New York

 

法国艺术界因此黯然,甚至在此后一直沉默着。而在美国,70年代的观念艺术与极简主义艺术大行其道,并直接为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打上了问号。

 

“绘画已死?”没人敢于给出确切答案。但可预料的是,这令曾有着无上荣光、诞生大批架上佳作的法国雪上加霜。

 

 

 

 

 

图1: 约瑟夫·科苏斯《One and Three Chairs》,椅子:82×37.8×53cm;图片:91.5×61.1cm;板面文字:61×76.2cm,1965年图2: 布鲁斯·瑙曼《None Sing Neon Sign》,霓虹灯,33×61.6×3.8cm,1970年

 

唯有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自由具象艺术”(Free Figuration)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萌芽。1982年6月,一场展览悄无声息地举办了。

 

这里是法国艺评家贝尔纳·拉马什-瓦岱尔的居所。彼时,他正要搬家,于是集结了几位年轻艺术家,将公寓墙壁留给他们自由创作。展览名为“好好散伙”,艺术家则包括罗伯特·孔巴斯(Robert Combas)、弗朗索瓦·布瓦隆(Francois Boisrond)、赫尔韦·迪·罗萨(Herve Di Rosa)、雷米·布朗夏尔(Rémy Blanchard)等。

 

 

 

图1: 罗伯特·孔巴斯《Le Pianiste》,布面亚克力,145×138cm,1989年

图2: 弗朗索瓦·布瓦隆《UN REGARD SUISSE: COLLECTION OF DOCTOR FRANCESCO AND ODILE CONTI》,布面亚克力,195×130cm,1988年

 

而在“好好散伙”前,法国艺坛也已给予积极反应:文化部长雅克·朗格设立当代艺术地区基金会(F.R.A.C),为艺术家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大型机构如巴黎现代美术馆、尼斯当代艺术画廊亦为新锐们慷慨地提供展览机会;广告与时尚行业对其更有大量报道与合作。

 

一时间,大街小巷皆是“自由具象”的身影。艺术家们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图1:赫尔韦·迪·罗萨《Untitled》,丝网亚克力装于纸板,33×45cm,1959年

图2:雷米·布朗夏尔《La lecture》,布面亚克力,97×130cm,1988年

 

 

“自由具象在法国”

 

“自由具象”这一名称就诞生于艺术家们在尼斯当代艺术画廊的展览——艺术家本·沃蒂耶(Ben Vautier)看完展览后在画册上写下了“正是时候,自由具象在法国”。他还为该流派确立了主要特征,即“30%的反文化挑衅,30%的形象自由,30%的原始艺术与10%的疯狂”。

 

 

 

图1: 艺术家本·沃蒂耶

图2: 本·沃蒂耶《Art d'attitude de Ben》,1984年

 

而此名称正契合着这批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他们的作品与彼时的社会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影视业繁华、电脑兴起、卡通漫画与小说遍布。新事物迷人眼,这给予其自由的创作环境,一系列大胆的表达油然而生。

 

而在材料上,“自由具象”艺术家的选择同样“无拘无束”。出生平民阶层、缺乏资金,他们买不起画框,就会使用无框画布以及廉价废料如海报、卡纸、铁皮、包装箱创作,甚至会在地铁通道和城市墙面进行绘画。

 

 

 

本·沃蒂耶《The Occitan Tango》,1984年

 

在创作语言上,自由具象艺术家更是不拘一格:他们不似学院派般循规蹈矩,而是将社会意识、生活状态转化为符号,肆意表达着自己的诙谐、想象、诗意或纯真。以如下四位艺术家为代表,自由具象艺术在法国风生水起。

 

罗伯特·孔巴斯

 

艺术家罗伯特·孔巴斯

 

生于1957年的法国锡特,自1980年起生活于巴黎,孔巴斯是自由具象艺术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亦是领军人物。他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曾就读于蒙彼利埃艺术学院。其作品以夸张、变形的形象为符号,常用黑色勾边,幽默且反讽。

 

 

 

罗伯特·孔巴斯《La femme longue》,布面亚克力,85×95cm,1987年

孔巴斯的作品从日常生活出发,描绘着社会百态:大到战争与领导人,小到小丑、小偷或自画像。他将这些形象重组,打破时空局限,而看似缺乏逻辑、充满孩子气的作品,实则传达着对社会的思考。

 

弗朗索瓦·布瓦隆

 

 

 

艺术家弗朗索瓦·布瓦隆

 

布瓦隆生于1959年,是自由具象艺术家中唯一一位地道的巴黎人。其作品同样取材生活,如同日记,笔触简练、色彩明朗,多用纯色,颇有波普艺术的氛围。他常将人物和风景组合,形如电影中的蒙太奇。虽生于如此激扬的时代,布瓦隆的作品却呈现出少见的纯真和恬静。

 

 

 

弗朗索瓦·布瓦隆《Fin de journée》,布面亚克力,162×130cm,1988年

 

赫尔韦·迪·罗萨

 

艺术家赫尔韦·迪·罗萨

 

在一片花花绿绿里挤满了长满眼睛、大张巨口、露出牙齿的怪兽,它们纠缠、叫嚣,几乎要涌出画面。这就是迪·罗萨的标志风格,他所描绘的是一个诡秘的想象世界。

 

 

 

 

 

图1: 赫尔韦·迪·罗萨《Perfect Eden Excelsior》,布面亚克力,2016年

图2:赫尔韦·迪·罗萨《Le peintre sétois Hervé Di Rosa met sa peinture au service de la lutte contre le coronavirus》,布面亚克力

 

迪·罗萨出生于1959年,曾是漫画家,这一经历影响了其绘画——作品呈现出三维空间的质感,亦会将雕塑、装置绘入画面。

 

雷米·布朗夏尔

 

 

 

艺术家雷米·布朗夏尔

 

生于1958年的布朗夏尔是这批艺术家中最早活跃于艺坛的一位。其绘画风格与布瓦隆有相似之处,即利用几何形对画面进行切割,令造型简朴且纯真。不同的是,布朗夏尔的创作虽然也从生活出发,对日常元素进行了奇妙组合,并以色彩兼原始艺术的趣味带来不安感,将叙事暂停,留下疑惑。

 

 

 

 

 

图1: 雷米·布朗夏尔《sans titre》,布面亚克力,50×50cm,1991年图2: 雷米·布朗夏尔《Le cheval devint son esclave le cerf garda sa liberté》,布面亚克力,120×120cm,1991年

 

 

自由具象为自由

 

上世纪80年代是充满理想与自由的时代。在美国,涂鸦艺术遍布街巷,巴斯奎特成为艺坛的中心人物;德国的新表现主义亦开始繁荣,安塞姆·基弗如今已是登峰造极的大艺术家;而在中国,’85新潮如火如荼,当代艺术萌芽并大肆生长……

 

 

 

 

 

图1: 罗伯特·孔巴斯《Un et un font deux cerveaux plein de rêves sexuels》,布面亚克力,162×130cm,1996年

图2: 雷米·布朗夏尔《Le cheval devint son esclave le cerf garda sa liberté》,布面亚克力,120×120cm,1991年

 

因此,“自由具象艺术”正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中诞生——自由是环境,对既定艺术史的反叛则是内核。正如本·沃蒂耶在看完尼斯当代艺术画廊的展览后写下的宣言:

 

“自由地做什么 ? 自由地做丑事、肮脏的事、自由地喜欢纽约地铁的涂鸦而不是古根海姆里的画作、自由地对画布和支撑‘消化不良’、自由地说:‘线性的艺术史,再见!’”

 

 

 

罗伯特·孔巴斯《Mickey》,丙烯,141×80cm,1992年

 

“自由具象艺术”绝非某种固定的形式和观念,而是传达着对生活、社会甚至艺术史的不羁态度。这一运动或许不是从前人处继承得来,但在此之后,艺坛却有无数艺术家跟随着“自由具象艺术”的脚步进行创作……

 

 

 

温钦画廊私洽代理国际顶流艺术家的原作(如果客户有其他特定艺术家作品的需求,我们会用海外艺术资源为您寻找):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弗里达·卡罗 F.KAHLO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马克·夏加尔M. Chagall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保罗.塞尚P.Cezanne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Kaws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