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高古轩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202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香港
您所在的位置:高古轩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2006年第10期:艺术品交易汇聚文化创意产业潮流

2011-04-15 10:52:32          

  哪里能感受艺术品市场的冷热?除周末的旧货市场和各大酒店里的拍卖会外,还有一个选择:艺术博览会。      8月19日9点,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外聚集了数百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等待第9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开幕。此时,距揭幕还有1个小时。展会大门打开后,迫不急待的人们一拥而入,以致形成了短暂的混乱。      相似的一幕出现在4个月前的同一地点,当时举办的是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      会展经济与艺术品      艺术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品展示和交易活动,因在固定时间,汇集大量艺术品,方便了买家选择、节省费用和时间而广受欢迎。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兴起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作为二级市场的艺术博览会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已与画廊、拍卖行在艺术品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促使艺术博览会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商业活动。如今,大大小小的艺术博览会在各大中城市轮番竞秀,今年8月以降就有北京第13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第3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博览会、第9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2006大型博览会,南京第2届中国南京国际书画艺术博览会,山东首届中国(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第10届上海艺术博览会,2006年广州艺术博览会,等等。各艺术博览会水平参差不齐,主题和定位不一,又使相当的艺术博览会变成了“庙会”。      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成功运作,标志着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国际化、专业化趋向。今年第3届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将国际准入制放在首位,严格审定参展画廊的经营年限,考察参展画廊是否活跃于世界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其代理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被世界著名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等等,因而,美国高古轩画廊、意大利常青画廊、日本小山登美夫画廊等国际一线画廊前来参展。第9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则借鉴国际同类展会的全新理念,精品展区采用特装形式布置。      艺术博览会是会展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经济已被许多城市规划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会展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合称三大新经济产业,基本形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三大会展经济中心。据统计,会展业年均增长20%,2004年全国会展直接收入超百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物流、汽车停泊、广告、娱乐、房地产等行业收入数千亿元。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北京的会展占全国一半以上。据估算,如果2008年北京展馆面积由19.9万平方米增至40万平方米,将有180亿元的收益。首都地位、文化消费需求和传统文化、现代文明资源,使文化类会展成为北京会展的主流。电视周、音乐节、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戏剧演出季、国际交响乐演出季、大山子艺术节等赋予了首都文化形象新内涵,众多的国际性大型会议和动漫展、图书展、电影展、网游展等为北京举办同类会展奠定了基础。      除冠以“博览会”的展会外,广义的会展经济可涵盖文物展览、文物艺术品拍卖等其他形式。以北京为例,6处世界文化遗产,14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039处古迹,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和226万件以上的藏品构成了国内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它们或是文化会展的内容资源,或是文化会展的依托。近些年,不断推出在社会引起反响的展览:200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2004年中国美术馆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5年抗日战争系列展览和故宫建院80周年系列活动,2006年中国美术馆的“俄罗斯艺术300年――特利季亚科夫博物馆珍藏特展”,首都博物馆的“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藏品展”,中华世纪坛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国家博物馆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等。另外,北京11个旧货市场有6800余商户,每到交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数以万计;数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行每年数百场拍卖会,引得海内外收藏者和投资者纷至踏来,举行拍卖会的酒店往往人满为患,成交额连年攀升:2005年已达91.6亿元。文物展览和文物艺术品交易的成绩,体现了文化生产力的魅力,印证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认知。   古玩博览会:地摊到展会的蜕变      古玩交易以地摊、店铺为主。1996年创建的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是中国大陆最高水平的古玩艺术品专业博览会。受北京古玩城展示场地限制,难以摆脱地摊旧窼,遂于2005年移师CBD核心区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以期逐步与世界一流展会接轨――第8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交易额也创了4亿多元的新高。      第9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在提升档次的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艺术化的特性。近200家文物公司、拍卖行、古玩市场和文物经销商参展,天津、合肥、大连、武汉、包头等地文物市场组团,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文物商店“摆摊”,甘肃等地收藏协会组织个人参展。除国内商家外,还有蒙古、泰国、美国、英国、瑞典、丹麦、巴基斯坦等国家参展商。内地参展商中有13家文物公司是依据2002年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由自然人资本注册成立(北京已批准了36家自然人资本文物公司),他们以雄厚的资金、高水平的展品,取代了个体古玩经销商而成为展会的中坚力量。      是次古玩博览会分精品展区和专题展区。精品展区采用国际古玩艺术品类展会流行的特殊装修形式布展,集中了10家台湾文物公司、2家香港古董公司和7家内地文物公司、3家拍卖行。门类齐全的专题展区参展商品几乎囊括古玩的所有门类,首次出现了唐卡、藏传佛像、东南亚文物、字画、古典家具等,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所属中国白玉研究会、中国古玉研究会也组织会员专题展销。      参展商品价值估计超过50亿元,展品之精创历届之最。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北京尚仕雅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哑舍文物、东资文物、逍遥居、北京御雅堂和中鼎信文物公司等均携精品参展。北京尚仕雅集的佛教艺术品价值3000多万元,一尊11世纪至12世纪印度北部出品的阿弥陀佛像价值800万元,一尊自德国购回的清乾隆年间佛塔价值300多万元;北京翰海携瓷器精品参展,以正市场视听;云南典藏拍卖公司的瓷器和书画价值2000多万元,包括吴冠中水墨《云南景色》、徐悲鸿国画《吼狮图》等。      佛像是港台参展商主推品类。佛教艺术研究专家金申先生评价,佛像尺寸大,做工细,鎏金精美,品相上乘且保真度高,提高了佛像在艺术收藏市场的地位。哑舍文物一尊59厘米高的明铜鎏金持莲观音菩萨开展不到20分钟,即有5位买家出价超过400万元。唐卡是另一亮点,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春和说,唐卡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不逊色于佛像,内涵更为丰富、艺术性更强,遗憾的是内地收藏家的认知远不及日本、韩国和欧美等收藏家。      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是收藏投资的风向标。展会出现了数十件海外回流的青铜器,时代 多是春秋,价格从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青铜器专家贾文忠认为,这是一个信号:金银铜器的价格升值在即。之所以价值千万元的青铜器精品没有现身展会,应是海外商家对中国大陆市场尚在试水阶段。      三天半的展会,参观者超过5万人次,交易额估计超过5亿元。   画廊博览会:国际化运作和品牌经营      紧接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第13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主推艺术原创作品,定位相对大众化,突出了“博”字,展区划分为国画精品、油画精品、艺术品综合、珠宝艺术、艺术媒体、雕塑区、陶艺和形象展区,但内容庞杂、布展随意,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珠宝玉石、陶艺、画框、紫砂、家具、骨雕、笔、颜料、记事本,甚至美国提包,应有尽有,且工艺品厂商及以广东新会为主的珠宝厂商声势更大。除个别画廊外,大多是个人参展,艺术家们挥毫创作,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也辟摊位展卖玉器等。知名艺术家及其作品缺席,有商家推出了艾轩等名家授权的画作复制品。      相对拍卖行,一级市场的画廊算得上艺术品市场的弱势群体。随着画廊经营规范和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受到追捧,画廊地位今非昔比,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得到广泛关注即为佐证。      以“国际性、专业性、未来性”为宗旨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是亚洲展示当代艺术的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国际化的运作使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展品数量胜过往年:16个国家和地区的97家画廊,2000位收藏家,油画、雕塑、影像、摄影作品等近4000幅艺术品。经典大师和明星艺术家的作品、传统中国书画和当代西方前卫作品聚集一堂,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艺术。参展的中国水墨画作品寥寥,题材陈旧且表现缺乏创意。先锋色彩的作品,题材和内容丰富,因作者地域、年龄、经历及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冲击力各异,有些参观者 “看不懂”、“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某些作品,而有卡通意味的作品吸引了孩子的目光。相形之下,古典色彩的俄罗斯绘画作品有更多参观者的驻足。      画廊博览会在学术方面强调国际性和专业性的视野,邀请法国前巴黎东京宫美术馆馆长及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展人Jerome San、韩国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负责人及光州双年展策展人Sunjung Kim、日本AAC杂志编辑出版人Takahiko Honda、德国资深国际艺术评论家UTA Grosenick和上海当代艺术馆创意总监陆蓉之、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祥男、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及收藏家张永霖、姚谦等人作专题演讲或讲座,并举办了三场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题的论坛。画廊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王一涵小姐表示:“此次画廊博览会无疑提供了一种既具有相当的规模效应与涵盖面,又能够全方位地着力呈现当今世界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的、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市场模式。”      四天展会的参观者4万余人次,2000万美元的成交额较2005年翻了一番,最高单品成交价130万美元。日本ZEIT POTO的布列松、法国CLUB画廊的马克·吕布等人的摄影作品悉数售出,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等人作品预展时便被收藏家预购。      越来越多的艺术博览会,使竞争不仅在城市间,也在城市内展开,如北京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2006”、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和上海艺术博览会,优胜劣汰的洗牌是必然。以画廊为基础,国际化规范运作和精心铸造品牌的艺术博览会将成为规范市场的引导性力量并最终胜出。   文物艺术品拍卖:上升中的调整      经过两年多的高速增长,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没有摆脱经济规律,步入了调整期。      从上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结果看,业绩普遍下滑。以北京为例,63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成交额30亿元,而去年同期42家公司成交额52亿元――仍属暴利行业,利润在摊薄是不争的事实。拍卖行自身也在调整,如有公司将竞买号牌押金提至10万元以规避风险。市场繁荣使文物回流加速,去年,北京市正式渠道的文物回流首次超过了外流。      政府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2005年,北京查处了12家无照经营、违规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的拍卖行,一家曾创近代名家作品成交纪录的公司已人去楼空。国家文物局在2006年审核换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时,24家拍卖行被暂缓换发。      有关人士透露,北京拍卖行经营状况基本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游资仍在涌入,或投资艺术品,或投资拍卖行。由于法规限制,新公司只具有经营二类(书画、古籍、邮品、手稿及文献资料等)和三类(竹、漆、木器、家具、纺织品等)文物资质。新公司欲拍卖一类文物(陶瓷、玉、石、金属器等),往往通过借牌方式规避限制,在北京,借牌费用从3万元升至8万元。      9月初,香港苏富比又率先揭开秋拍序幕。法相庄严的明代鎏金铜佛,流光异彩的明清瓷器,首次公开的雾明楼藏中国书画及中国当代艺术品令观者赞叹不已。另有新加坡苏富比的越南绘画精品,中国藏家虽然陌生,但这表明了苏富比的视野,如同珠宝和手表罕有中国大陆买家,却每次路演必备一样,苏富比新设立的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说:“我们是在培育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履新不久的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司徒河伟和程寿康带领下,香港苏富比管理和专家团队的集体亮相,并接受媒体采访。这或许预示了苏富比对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的判断,而我们更需要关注其后的市场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中的机遇      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较量。出口大国中国的文化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1%,文化贸易赤字越来越大。据文化部统计,近年来,中国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10.3:1。文化贸易逆差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符,更与文明古国地位相悖,更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近著中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正因为如此,文化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并采取相应政策,包括去年底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王岐山在《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首次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北京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文化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据测算,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超过960亿元,成为北京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增加值约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4%以上;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000亿元。      北京11个旧货市场2005年古玩艺术品交易额25亿元。根据规划,2008年,交易额力争达到40亿元,与纽约、香港并列为中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同时,在王府井步行街、西单商业街等街区设立艺术家展示区,建设京城百工坊,形成国内最大的工艺美术品研发生产基地;以琉璃厂大街、南新华街为主体,建设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以地摊特色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为核心,建设包括北京古玩城等在内的潘家园文化产业园区。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798”艺术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和通州区宋庄油画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基地。      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从建立在高能耗和高物耗基础之上、以牺牲文化遗产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市道路,调整为以自身的区位、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契合了北京的城市底蕴。因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创意灵感的不竭源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跻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六大发展中心之一,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为包括文物艺术品交易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相关链接:   艺术博览会   世界第一个艺术博览会1967年诞生于德国科隆。目前,世界各国的艺术博览会不下50个。德国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西班牙马德里现代艺术博览会、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和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是公认的“世界五大艺术博览会”。   中国第一个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1993年问世于广州。迄今,全国大型艺术博览会近20个,以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较具规模。   1996年6月11日,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协会,这个汇集了世界各大艺术博览会为会员的非赢利性组织,旨在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艺术市场及艺术博览会的运行规则,推动和促进画廊之间的合作和交易。这标志着艺术博览会作为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重要的艺术市场运作形式,支撑起世界艺术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新兴艺术产业。   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会议、商品展示、展览等活动来求得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会展业是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会展经济是高利润、高收益行业,利润率在20%-25%以上。中国会展产业与中国贸易发展历程一样,遵循了从产品类会展、技术类会展到服务类会展的过程。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带动系数1:9),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随着人流、物流、财流而来的是知识流和思想流,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化产业   2000年10月,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随后,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2003年7月22日成立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牵头,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单位参加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并于2004年4月1日以国家统计局名义印发。我国这才有了一个认同度较高的、法定的“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业在中国是一个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为核心,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产业形式,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和文物等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活动中的生力军,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源泉。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和软件)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12%,我国的比重是3%左右。   北京初步形成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798”艺术区)等10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正在规划建设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8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