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表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5.6
  • 印象:
    进门小 光线好 拥挤 韩味十足 要收费不好
    确定
  • 经营时间:
    4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表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2006(第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论坛今举行

2011-04-15 10:58:31          

  2006(第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论坛今在上海世贸商城会议室举行。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顾之骅致欢迎词;国际论坛由华师大设计学院副院长魏劭农主持。   2006(第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在共同回顾总结中国艺术市场和上海艺博会十年发展历程的同时,用国际视野阐述分析当前国内艺术市场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积极建议,不断规范中国艺术市场,加强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把上海艺博会打造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主流品牌。   十年锤炼铸就中国画廊   十年之前,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在艺术论坛上的发言讨论的议题还是“刚刚起步的中国画廊”、“中国艺术品的市场在哪里”、“中国是否会成为亚洲的艺术市场发展中心”。而经过了十年,我和各位同仁共同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面对今日国际国内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状况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当年许多的预测都是正确的。从国内的画廊和拍卖行的快速增长到纽约苏富比拍卖和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占据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的70%以上。我们清楚的看到,亚洲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就在中国。   在时代的浪潮中,从十年前坚持到如今的画廊并不是很多。其间不断有新生力量的呈现,而正是在这种大浪淘沙的锤炼之中,中国的画廊业已经羽翼渐丰,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新形势下的新局面也对传统画廊提出了更多要求。本土的画廊在市场的巨变中留存了很多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应该说中国的画廊在经过是十年的锤炼之后现正进入一个困难时期。反省中国画廊这十年的发展,可以梳理目前中国画廊业的瓶颈以及找到应对的策略。   中国画廊面临的困难   第一,在高速发展的艺术市场中,国内的买家仍然显得不成熟。我们具备了艺术品的购买力,有了买家、藏家、投机客,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具备了欣赏艺术品的能力以及热爱艺术的情感。国内艺术品的很多买家大多数都是在听、在评论价格;而不是在看、在欣赏艺术品本身。这样的危机就会造成当艺术市场的投资发生转向,投资者就会跟风,也就会带来整个市场的震动。尤其是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定价往往依赖于国内外拍卖行的体系,如果买家不是真正的藏家,那就会对已经收藏的作品缺乏信心、耐心,那么最终他们会成为市场震动中的伤害者。而目前的画廊还未形成一种体系,去耐心培育这一部分藏家。   第二,拍卖业的急速发展影响了画廊的健康成长,过多的拍卖行诞生,打破了画廊正常的运营模式。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是拍卖行的力量大于画廊的力量。拍卖公司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就去寻找那些市场成熟的画家,在画家的画室中直接拿作品拍卖,打破了艺术家的未来价格尺度,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画廊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造成了一些艺术家不愿意通过画廊把一些好的作品转交给优质客户。但是整个时代、整个经济、艺术品市场都要发展,所以画廊不能够因为拍卖的影响而不求发展,在当前这种中国特有的复杂条件下,更让我们去思考画廊该如何生存和发展。作为画廊当然不能将全部责任推到拍卖行、艺术家身上。   第三,国内的艺术圈内不乏存在着一些艺术品收藏者,他们整天混迹于艺术家圈内,从艺术家手上直接购入艺术品。其实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投机客,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画廊存在的必要性,他们自认为是收藏者,收藏了艺术家很多作品,其实他们在等待时机,时机一成熟立即抛售,从中赚取赢利,这无疑会对艺术家和画廊造成一种伤害。   第四,目前国内画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积累。一个优秀的画廊在十年之中确实造就了很多好的艺术家,由于画廊的努力,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论在艺术性、知名度、价格上都趋于成熟,但是画廊没有保留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作品,十年之后,很可能什么都没有了,而仅留下一些宝贵的经验。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廊应该在随着推广艺术家的同时自身也具备收藏的功能,尽量保留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如此不论在几个十年之后,画廊都能有自己的发言权。目前很多的情况就是,好的艺术家手中已没有他自己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画廊也没有,而如要办一个展览将不知等到何年何月。   总结以上出现的困境和问题,我们不能再责怪这么多的拍卖公司出现,不能去指责收藏家或者艺术家不理解市场规律,画廊应该在自身挖掘和寻找潜力。站在十年后的今天,回顾过去的发展路程,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当今画廊、拍卖行、艺术家间的矛盾及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具体而言,我认为深化画廊的服务体系、,建立开发成熟的运作模式、培育新人艺术家的健康成长,这些将决定若干年后画廊发展的前景。   第一, 作为服务性行业的画廊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体系,为自己培育的收藏家提供及时的、良好的优质服务,良好的服务是确立一个优秀画廊的强大保障。那种把画拿过来直接加上自己的运营成本和盈利就直接销售的模式,在今天的市场情况下已经显得非常苍白和艰难。画廊的服务既要维护客人的利益,又要推动艺术家的成长,还应投入到艺术品领域的最前线,将市场的任何一个微妙变化都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自己的客户和艺术家。仅举华氏画廊的例子,华氏画廊对十年来客户所购入的作品都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我们会不断地给收藏家提供这些藏品的市场变化信息,并帮助客户调整收藏结构,因为客户不可能像画廊那样了解市场的变化。客户只需对作品进行收藏和保护,艺术作品其本身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则应该交由画廊规划管理。比如说,作为一件优秀的作品它可能会参与一些国内国际的大型展示,其间的作品信息提供、图录印制、保险运输都应是一个优秀画廊所必须承担的,这使得作品本身又进入了新的层面空间,已超越了收藏家当时购入此作品的价值,它为艺术家和收藏家都带来了新的增值空间。这种长期的客户服务,无疑能够保持客户与画廊长久的合作关系。   第二, 画廊应该具备成熟的阶段性发展的运营模式。中国画廊历经十年创业,经历了各个时期的震荡,很多画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运营模式。所谓稳定的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对艺术家推广的阶段性,对于年轻画家的阶梯性以及画廊对作品收藏的合理比例。凡是能够做到这种经营模式的画廊,是不会不成功的。当然这里的推广是要花很多力气的。签约的画家经营和包装也要花费很多的资金。作为一个老资历的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靠画廊长久的积累而来的,多年的运营使得画廊在经验、资金、学术理论都应该达到一定的积累。此外,在复杂的环境下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例如。与基金会、大型美术机构、投资人合作,设立艺术基金并为其艺术收藏出谋划策,帮助这些机构收藏艺术品。华氏画廊在经营自身的签约画家同时,正为国内一家专门收藏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基金会做艺术顾问,并确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基金会寻找所需的艺术品。   第三, 画廊应该注重培养新的艺术家,并且长期地维护他们。因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要想在市场中寻找一线的画家和作品已经非常困难,发掘年轻优秀的艺术家去培养他们的市场是画廊的中心工作。对于未来而言,是否是优秀的画廊、成熟的画廊就在于对年轻艺术家的投入和培养。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拔苗助长,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由于被画廊恶意炒作,在发展过程中被无情地夭折了。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拓展年轻艺术家的视野,给他们更多的创作空间。画廊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示和推广,但不一定要立即进入市场,而是要耐心等待,不断配合画家完美其绘画风格。通过展示让作品与市场互动,实际上是在帮助艺术家了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我们可以推出一些作品进入市场探测市场的反应。但是我们不会一看见市场反应良好就将作品全部售出,应保留其各个时期的作品。艺术家都可能要经历多次的转型,画廊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应该在这个舞台上让画家去说他们想说的故事,换句话说,年轻的艺术家是与画廊共同成长的。   第四, 加强画廊的学术支撑决定了这一画廊今后能走得多远。画廊的经营除了固定的场所、经营的资本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学术的支撑。十年的运营,半途而废的画廊都是在非学术支撑的情况下而遭淘汰。画廊经营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西方油画史、中国油画史及艺术经纪的学习,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活动,并与国内的一些批评家共同策划画廊的学术展览,而不是盲目地选择画家,铺张浪费地去经营一些缺乏学术观点的画家。   回顾十年里华氏画廊自己的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和规划。画廊的积累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经验的积累,多年的策展和运营已使得我们知道该策划什么样的展览,该选择哪一些作品;另一个积累是作品和资金的积累,十年的运营,画廊保留了不同画家、不同时期近千副的作品,这是画廊的财富,也是长期经营的经验积累。作为长期规划,华氏画廊在两年前购置了画廊的不动产,拓展了实业上的发展。在高速发展的上海,房价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我们所租赁的场所未来的价格,那么画廊如果拥有自己的场所也能够让整个公司的未来经营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广告的规划也是画廊经营必备的,在多元化的媒体下面去选择一些与我们紧密相关的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利用这一平台,与艺术界和收藏界进行良好的沟通。另外,画廊所经营的风格和个性也是通过这些专业的媒体进行表达的。我所说的媒体平台的规划是指一个具备自己特点的、一个长期的规划,它通过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不间断地叙述去形成和完美画廊的个性,而不是单纯的去做一张某某画展的广告。   总之,画廊是一份长久的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是整个艺术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希望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可以给中国的画廊业带来更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艺术品市场要规范操作   在中国经营要关注两头,一方面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的实际,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以谋求长期的发展。   艺术市场的发展应该是艺术家、画商画廊、拍卖行、评论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逐渐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的过程。各种力量发挥作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使市场按一定规范运作。不规范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市场的规范运作,而且会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前景。   我们很注重规范经营,也一直以此自律。在创办之始我们引进海外画家,也是因为他们能按照国际惯例来合作,懂得游戏规则的重要。我们在画家的选择上,注重选择与优秀的职业画家与学院派的画家合作。学院派,受过严格的训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职业画家,则能专心一致创作,懂得长远的合作的重要性,在配合画廊运行方面比较积极主动,理解双赢的策略。   画廊要有长远经营的战略   经营画廊这一行业,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从业者必须具有眼力、品味、胆识、财力和经营才干的综合能力。画廊不同于博物馆、美术馆,它要靠经销生存。作为画商画廊,需要找到优秀的或有潜力的愿意合作的艺术家,进行到位的宣传介绍,实行规范的经营。一是选好合作的人。艺术家也是人,作品重要,人品更重要,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少变数,所以人是最主要的;第二是定价一定要合理,使艺术品的流通成为一种良性循,让艺术品在流通中实现它的收藏价值和流通价值。   画廊与经纪人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操作,否则,会很快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况且,艺术家在市场上得到承认,也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价格上升到十几万、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美金,往往要几十年时间,有时甚至不是在一代人时间内能达到的。恶性操作,或违反常规的哄捧,必然导致作品价格大起大落。   希望媒体和艺评家能多关注画廊中介的作用,特别要支持一些操作较为规范,有长期目标的画廊,让更多的好画廊能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完善起来。要给予它们成长的时间,使它们成为各具特色的展示与销售艺术品的重要窗口。中国画家的价格目前不能急于与世界上顶级艺术的攀比,人家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有整体收入水平与素养的基础才营造出的这个态势。我们不能提前透支未来的市场空间。   文化交流平台   画廊在商业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交易的中介和展示艺术的窗口,一个城市必须有一批旗帜性的画廊,它们和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的画室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成为城市的一道文化艺术风景线。   要发挥画廊的展示作用。一个画廊可以推出几个代理画家。但是在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优秀画家,画廊不可能代理太多,所以我们就多举办一些展览,为中青年画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窗口,让他们崭露头角,也可从中发现合作对象。我们在国内外帮助中青年画家主办过几十次展览,还向国外的画廊推荐。   同时,我们努力吸引国外画家来中国参加展览。与我们合作。现在与我们合作的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和其他国家画家。   我在八十年代初出国,从事多年的文化交流业务,亲身目睹了在文化艺术这个世界语言面前,不同种族不同政见者汇聚在一起的动人景象。所以,当我创办大剧院画廊时,它的战略定位首先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在风格上以现代写实作品为主。这几年,我们成功举办过不少国际性的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积极引导,促进文化消费   营造艺术氛围,让更多的人爱上艺术收藏。这些都是拓展艺术市场所需要的。   一个新市场的发展成熟,要靠我们的积极引导。在多年前我就说过,文化消费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为了开拓艺术市场,艺术家、评论家、中介者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多方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认识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和流通价值。让更多的人认同艺术品的这种双重价值,使艺术品的收藏、购置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句话,要培养一个消费群体,收藏群体。   吸引这个群体靠什么?靠宣扬艺术家,宣扬艺术独创的魅力,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让人们对艺术创作及其收藏产生一种敬慕,一种渴望,一种认同,培养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   优秀的艺术品体现了文化和艺术的价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于是它又有了收藏价值和流通价值。让人们认同这些价值,提高人们的艺术品味和对艺术品的追求,将会有助于我们发展艺术市场。在这方面,画廊最好的合作者是有权威性的独立的评论家和 ,而不是无原则的吹捧文章。   在中国经营画廊的确不易。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断完善经营的理念和方法,前景是美好的。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也会逐渐出现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更多追求精神享受,对艺术品的需求也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中国具有巨大的艺术收藏潜力,最终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艺术市场。   专业化经营,展开错位竞争   国内的画廊经营要持久发展,还必须要引导向专业化发展。除了对艺术的了解外,经营者要有文化修养,理解与爱好文化艺术,对此有悟性,而且要有商业经营能力与协调合作的能力。在选择作品、定价、介绍、服务等多方面都要求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按市场实际情况来作运行。   做文化产品的生意,文化案头的工作特别重要,需要进行大量先行的研究、推荐、推广介绍。   做市场要常有危机感,居安思危。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之中,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人们的收藏,对此要有充分思想准备。我与一位荷兰画廊业主相识,他的家族经营画廊已经到第七代了,整整200年了,实在不容易。我们要有开百年老店的理念,诚信并不仅仅是不卖假画,它是一种经营观念。画廊要努力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行业要有行规,要有自律,彼此要互相尊重,展开错位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中国好画家多得很。不必集中推销很少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应该各自推介自己代理画家雕塑家的作品,百花齐放,各领风骚。世界上顶级画廊多得很,不见得都非得经营毕加索、莫奈的作品吧。   文化是可以交流沟通的。艺术无边疆。我们应该开阔视野,继续开拓中国艺术品的海外市场。国际艺术市场操作较为规范,是由于政治、文化、历史等背景都不同,所以还存在一个以什么姿态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是迎合,还是契合?作为中国画廊,更应该为推崇和宣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为已任。 只要我们坚持良好的经营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同时,以尊重和积极的态度推动更多的艺术家探索创作个性化的好作品。在文化冲击和融合的起伏中,相信会开出绚烂之花,迎来更好的市场前景。   从台湾画廊业的演变看大陆艺术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祖国大陆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成了许多海内外艺术专业杂志讨论与关心的焦点,「中国艺术市场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也是国际媒体艺术版面最关心的话题。为了深一层剖析这风起云涌,令人目不暇给的变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台湾这短短三十年的艺术市场梗概,或能有助我们从中找出一些端倪,进一步为大陆艺术市场未来的发展把脉。   中国台湾在19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生聚教训,经济建设开始有了成果。台北也渐渐出现商业与艺术画兼顾的艺品店及画廊,彼时台湾尚有美国派军驻防,加上日本扩大与台湾企业合作,培养了不少中外人士购买艺术品的风气。这是台湾的发展期,一切都从无到有。到了1980年代,由于贸易持续蓬勃发展,民众收入成倍数增加,收入所得从3,000跃进到US$6,000,引发了中上阶层的人士购藏艺术品的兴趣;艺术家们有了固定收入,创作水准逐渐稳定,台北各地也陆续成立了专营代理或展出的画廊,连带裱画店及画框工厂应运而生。艺术开始走入一般家庭,这是台湾从外销时代走出自己风格的成熟期。   1990年代,台湾民众所得继续提升,从US$8,000到13,000,这段期间台湾大量开放旅游产业,民众对艺术的接触日益频繁,大量的资金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翻滚后,又回头注入到艺术市场,终使台湾的画廊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尤以90-95年,台湾民众所得逼近US$10,000时,各家画廊几乎门庭若市。收藏家在展场、画家之间穿梭不息,加上拍卖行持续加温,业绩直逼日本,轰动世界,这个时期可称为中国台湾艺术市场的收获期。   从2000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世界各国的关注的目光以及资金渐渐移转到祖国大陆市场,‭‬台湾当地的艺术市场,属于第一代也就是20世纪初叶出生的老前辈尚有流通之外,中青辈的画作几乎乏人问津‭。所以反观大陆的发展模式则很像台湾的80年代,差异在信息发达,日新月异,这里的进步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的速度。短短十年,不论是拍卖行、画廊的表现都相当耀眼,两岸实质上已并驾齐驱,但中国大陆广大的潜力无疑将成为亚洲艺术市场新的代言人;从80年代兴起的创作风格,经过20年的酝酿,‭无论水墨、油画,皆俨然可观‭。台湾的画廊业者这几年秉着丰富的经验悄然蜕变,版图也渐渐往祖国大陆迁移。   大陆艺术市场第一阶段的发展期大约从1992到2002年,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虽然有中外人士开画廊,但存活率不高,99年底约有50家,2002年剩下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拍卖行的兴起,挤压了画廊的生意,第二市场驱逐第一市场,有很多人士凑热闹的心态是最好不如最大,在艺术行业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值得观察的是新一代艺术明星的窜起;看着拍卖市场价的攀升,画廊业者也积极开始寻找有潜力的艺术家,培养并加入战场,如香格纳画廊、本地的亦安画廊及红桥画廊。随着大陆经济10%的成长及人均GDP的提升画廊继续累积能量,2000年全国拍卖成交金额4亿人民币,这段期间进入北京开画廊的有德国的空白空间、意大利的常青、台湾的索卡、日本的东京及本地的红门、四合院、世纪翰墨等。   第二阶段的成熟期约从2003到现在,尤其2003秋拍「非典」之后,前述累积能量的业者随着GDP来到5,000美元便瞬间爆发,拍卖行及存活下来的画廊佳音频传。2004年北京开始举办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参展商暴增,全国拍卖行的总成交额,2003年25亿,2004年翻一倍57亿,政府明确把「画廊」定为正式行业,进入工商管理条例,2005爆出180亿的亮眼成绩,这段期间又增加了许多画廊:韩国的阿拉里奥、表画廊、中国台湾的帝门、山艺术、亚洲、协民,八大及北京本地的画廊如「现在」相继开设。2006年春天,市场出现冷静的调整状态,拍行精品持续走高,但估价过高的一般品则会流标,过热后的降温其实是进入成熟期的表现-作品真假好坏、订定合理价格、判断未来前途是收藏家考虑的三大因素,这种震荡与其说是盘整的手段不如说是大自然的力量。   今年领头进入秋拍的纽约苏富比,中国当代拍了65%差强人意,香港则有88%,又重燃信心,秋拍尚待观察。今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将盛大庆祝十周年,盛况可期,原因有:   1‭‭. ‬‬上海在解放前的租界历史背景,让上海人能够接纳各种文化形式,   2‭‭. ‬‬上海有许多新移民,除了欧美亚洲各国,还有近60万台商,共同形成了一股不能漠视的力量,   3‭‭. ‬‬上海房价上扬,已有三万以上一个平方米的价位,享受型的消费时代来临,硬装修后人们会讲究软装修,甚至进一步思考收藏的方向。   因此,只要大陆经济持续每年10%左右的成长,到2010年只要城市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大陆艺术市场将进入收获期,艺术家、画廊、收藏家可望同享荣景。尽管起伏难免,有了前车之鉴及外来的经验,我相信很快便会回稳成熟,最后一切再回归到基本面,也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作品真假好坏、订定合理价格、判断未来前途」这三大要素,也是21世纪想立于不败之地的艺术家、画廊、收藏家不可不牢记的黄金定律。   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况及前景   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强劲发展的形势下, 中国富有阶层已经形成; 人民生活方式的更生及进步; 国家政策进一步向文化建设领域倾斜; 中国文化艺术随着国势提升而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各项有利条件的汇聚, 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然而, 世界上任何市场从起步、形成、发展至成熟, 都非一厥而就, 中国艺术品市场亦必定会按照本身的规律, 经历这一过程。 其中市场有起有伏, 有热潮,亦有平淡, 经过不断学习、总结、提升, 最后才会达到成熟阶段。事实上, 当我们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史, 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算, 中国艺术品从历史的最低谷开始进入回升, 至八十年代中, 国际拍卖行才开始在我国香港拍卖中国艺术品, 当时支持中国艺术品的力量主要是以中国港台地区的收藏家, 并于1990年出现第一个高潮。 但当时市场人士的经验尚浅, 人们在狂热中带有许多盲目性, 故在1991-1992年出现了调整。在调整周期中, 人们总结了经验, 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 结果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相对平稳而健康的局面。 中国大陆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则从九十年代初起步, 1992年深圳首届的中国字画拍卖会及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艺术博览会, 标志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开始, 经过短短的十来年, 如今中国艺术品拍卖已如火如荼, 艺术博览会亦进入了繁荣的新阶段。而在近十年间, 随着中国经济起飞, 中国艺术品的主要支持力量已从海外转往国内, 并在2003年 “非典”一疫之后, 于2004-2005年出现另一火爆的高潮。 但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夹杂着许多复杂的社会人为因素, 加上市场盲目性及误区仍偏高, 故于2006年初出现正常的市场调整, 相信只有经过这一必须的调整及经验总结, 市场才会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艺术投资推广机构而言, 市场状况与前景永远是时刻最关注的课题, 否则面对外界千变万化的情况, 往往会迷失方向。   其中, 准确性是投资推广机构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任何在历史上能定位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项条件, 其一, 作品必须有开宗立派的鲜明艺术风格; 其二, 作品具有不可取代性的技法难度和高度; 其三, 画家必须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是艺术家必有的特质。而真正具有艺术投资收藏价值的作品, 除了包含以上画家的三项条件, 特别要注重画家在艺术创作高峰期的精品, 这是作品含金量高低的问题。二十年来, 本画苑在实践中已证明了的这一结论。   此外, 任何时候都必须以画家、市场 ( 客户 ) 和画廊( 投资推广机构 )的共同利益为依归, 争取三赢的局面, 才符合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律。即画廊首先要准确选择优秀的艺术家, 投资并扶持这些艺术人才, 不可因眼前利益而把画家引入岐途, 相反要鼓励画家为个人艺术事业与历史作出贡献, 努力产生好的作品。有了真正优秀的作品, 才可能向市场作出良好正确的推介, 并经得起艺术实力的竞争和时间的考验, 最后在市场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艺术机构亦在这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诚信与品牌。二十年来, 本画苑在实践中同样证明了的这一宝贵的经验。   当前,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04-05年的狂飙, 目前进入了相对的冷静调整期。 实际上这是一件好事, 因经过这调整周期, 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向更健康成熟的光明大道。 届时, 真正的艺术家将受到社会的敬重, 其精心的作品将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相反把创作视作赚快钱的画家及其粗制滥造的作品, 将被人们无情地抛弃, 受市场淘汰已是必然的结果; 而有诚信的画廊、拍卖行的将得到更大的拥护和支持, 艺术爱好者及收藏家亦因少走弯路而蒙受其利, 如此因果循环, 中国艺术品市场持久繁荣的局面必将出现。   在这里必须指出, 中国艺术品价格近年来虽然上升速度惊人,并到达一定的高度, 但中国艺术市场整体而仍处初级阶段, 人们面临的仍有千载难逢的巨大商机。 因从中国晚清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一百年的历史原因, 中国价值如金的艺术精品经历百年折腾, 已被贬值至黄土的价格, 八十年代初随中国走改革开放之路而重拾升轨, 至今这些有黄金价值的艺术精品充其量只是回复到黄铜的价值, 离黄金的地位尚有巨大的距离。 以2005年底算, 过去二十年国内外中国字画拍卖的全部总和仅仅是西方国家一年艺术品消费金额 ( 一百亿美元左右 )的四分之一而已, 实令人深思。 而目前社会财富加入吸纳中国艺术资产的份额仅属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庞大的市场资金相对于有限金额的艺术精品资源, 中国艺术精品真正回到黄金价值的一天已指日可待。二十年前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一重大历史商机, 但当时的市场条件与气氛却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竞逐者较少, 但推动市场所付出的成本和力量却十分之大, 回报周期相对是漫长的。今天大多数人已关注并认识这一商机, 并有许多人参与竞逐这一领域资源, 但市场环境却大大改善, 足以容纳更多参与者,且回报周期相对更快。   展望未来, 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 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条件与气氛是近代历史上最好的, 只要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以忠诚的态度创作出有个性且有难度的佳作, 前景无可限量;   对于艺术推广机构而言, 面对中国丰富的艺术资源, 只要你以历史的眼光, 发现人才、扶持人才, 并推广人才, 将大有作为, 不仅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 且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   对于市场艺术爱好者及投资人士, 参与艺术品投资与收藏不仅是社会发展到先进阶段必然的趋势, 把握时机分享中国艺术的宝藏不仅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回报, 最重大的收益将是在心身健康、家庭和谐以及培育后代方面所得到的难以估量的回报 。   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校长办公室特别规划主任余震谷教授   国外画廊的种类和成功要点   成功画廊的要点: 1, 具有眼光远见的组织者 2, 积累并创造出自己的展览特色 3, 保持一批基础名家签约经纪 4, 定期推出高质量的新作品, 专题展览 5, 积极参与重要展览 6, 经常有关于画廊的展览或对艺术家的艺术评论见诸出版 7, 新闻报道呼应展览, 报导亮点, 扩大影响 8,拥有先进设备展示,保存,介绍作品 9,建立一个有签约,参展艺术家的完整资料档案 10 拥有良好研究和沟通能力的画廊工作人员 11, 丰富的人脉关系和参与专业协会协调 12, 环环相扣的细致的专业运作: a, 慎重办展,每个展览都要挖掘新角度,体现新思想 b, 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精挑作品, 杜绝人人关系 c, 正式签约艺术家宁少不烂,严格遵守合同条例 d, 参展艺术家可以各有特色, 但要有类似理念, 如同一个响亮的多声部和谐大合唱 e, 作品的展示要除了仔细挑选每件作品外还要考虑整体。展览,作品标题的呈现, 灯光布置, 展示的空间距离, 画廊环境等每个细节都要精心安排 f, 完整的展览目录   g,参展作品以及信息   h,参展者简历背景展览记录,   i,参展者艺术见解,   j,艺术评论家文章,   k也可以有资深专家的专文介绍 l, 提前颁发邮寄书面的展览新闻稿件并配备图片,与新闻媒体相联, m,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画廊网页, 及时网上发布,更新消息, 并与参展者的个人网页, 其他艺术网站链接 n, 有效的公关     如:邮寄请柬并附短句     电话邀请     开幕前邀请重要人物出席预展,     简单但要专业的开幕招待酒会,     联合附近画廊同时开幕,     准备好参展艺术家的其他展览作品材料,电子版或装订成册,争取把每个艺术家介绍给参观者,        邀请文艺评论家, 艺术批评家参观   国外画廊的种类: 1, 博物馆类 政府, 地方, 私人, 集团 专题展, 特邀展, 回顾展, 2, 教育类 国立学校, 私立学校,团体 专题展, 特邀展, 学士, 研究生毕业展,教授作品展 3, 商业类 A 代理经营 固定签约艺术家展,临时签约艺术家展 B 收藏经营 更换藏品,减免税收 C 纯商经营 纯粹行画, 常年展售 4, 松散类 A 艺术村落 松散性的常年展,销, 画廊各自为政 B 艺术家合租分展 常年一个画廊,多个个展 C 艺术家个体工作室 散客,预约,经纪人,展览组织者 5, 自由类 A 非赢利, 纯艺术 B 利用非传统空间 C 强调现代艺术 D 鼓励实验性艺术形式 E 组织者常从非主流, 新生代艺术家中发掘人才 F 呼吁艺术走向社会,接近普通大众 挑选画廊: 1, 运行历史: 专业性 - 基本队伍, 拥有特色 2, 展览记录: 连续性 - 作品水准, 内容主题 3, 基本定位:成熟艺术家, 成长 (新兴 )艺术家, 等等。 4, 鲜明特色:现代艺术, 传统艺术,新技术,等等   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 祝君波   合理的市场须假以时日   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在90年代中期以来,是一个被拍卖公司主导的市场,虽然以中介来说,除了艺术品拍卖公司,还有画廊、文物公司、博览会、古玩城、网上公司和典当行,但实际上成交量比较大、对市场起支配作用的还是拍卖公司。以北京市场为例,2005年拍卖成交量91.6亿,市场零售仅是25亿。      这种局面是否会改变以及何时改变呢?目前还不能有一个肯定的说法。早在90年代中期《拍卖法》实施的时候,就有意限制拍卖行的发展,把注册资金提到人民币1000万元,这是一个远远高于开画廊的条件,但是10多年过去了,不见画廊多起来,只见拍卖公司越开越多。近几年统计全国主营和兼营艺术品的拍卖公司有100多家,每年拍卖成交总额100多亿,场次380多场。买卖双方以及货源越来越被吸引到拍卖行,而拍卖价格公布和一定的炒作,又增大了拍卖公司的作用。所以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国外的标准看,很不正常。即便是香港,拍卖行引进后,其它的零售店也还存在;台湾地区更是以零售为主,苏富比、佳士得在台业务在90年代发展一个时期以后,也先后合并到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北京一同发展拍卖,但如今业务基本停业,仍以零售业为主。   内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人怪之于政府管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政府并没有格外支持拍卖行而反对零售业,主要的原因还在事物的内部。   从拍卖行来说,它运作方式大体已格式化、规范化,受到社会普遍接受。从拍卖行的投资人来说,只要一次性注册成功,日常的投资主要在人员和拍卖成本上,并没有画廊营业场地和把货物买下来的负担,相对成本较少。而从卖家的角度看,他们更愿意把货物送给拍卖行,盼着卖一个好价钱,而这一点是画廊难以做到的。从买家的角度看,拍卖行价格透明,货源丰富,选择性强,是买家进货的首选之地。有这几个因素促成,拍卖行就会越来越多。而事实上,90年代以来很多拍卖行是盈利的,佣金比例不高但成交的基数大,所以人均利润高于其它的经营方式。   这样分析,也并不是说画廊等零售没有生存的空间,事实上办得好的画廊、文物店(商)也是有的,只是困难较多,有一些难题要破解。   比如说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房租奇贵,画廊如是租赁他人的,成本很高;画廊不能无米之饮,要进货,又只有两个渠道,一是拍卖行,二是画家。前者选货,画廊与收藏家同场竞拍,买来的画如何有盈利空间呢?后者面对的是不成熟的画家,他们并不懂给画廊和收藏家不能是同一个价格,因为画廊有营业成本,但我们看到却是同价的,这样画廊也失去了再转让给收藏家的价格空间。每个画廊的营业总额在下移,画廊的客人又被吸往拍卖行,所以现在画廊的营业额不足以产生比拍卖行高的回报。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看到了问题,不等于马上能解决问题。艺术品市场目前完全是市场化的,它不能靠政府的管理来解决,而要靠市场的各种主体比如投资人、收藏家、艺术家的觉醒和行为来调节。而这又涉及到利益,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合理的市场应该是拍卖行、艺博会、画廊、古董店等中介各得其所的。但这只是主观的心愿,并不等于客观现实。为此,我们还要等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