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灿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7
  • 印象:
    学术性 品位高 经典 学院 有活力
    确定
  • 经营时间:
    33年
  • 展厅面积:
    450平米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灿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我对自己的判断力很自信——李剑光访谈

2015-12-24 10:50:34           来源:艺术财经

世纪艺苑初试锋芒

    提到灿艺术,人们自然会想到李剑光,但资深的当代艺术从业者脑海中会马上想到另一个名字——北京世纪艺苑。提起灿艺术的前身,那还要让时光回溯到1991年。当时的李剑光还是一名喜欢艺术的外企白领,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交着一帮美院的朋友,热情的他常常带着那些外国朋友和同事到艺术家工作室参观,最初的交易就在这不经意间完成了。“90年的时候就认识了不少艺术家朋友,都是中央美院当时最年轻、最有活力的艺术家。”李剑光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什么能卖,卖给什么人,完全没有概念。”

    慢慢地身边艺术家们都认为李剑光能帮大家卖画,后来更是找他资助做展览。当时的他既没经验,也没有场地,但爱琢磨事儿的习惯让他凭着直觉意识到既然这么多外国人喜欢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那就干脆找个外国人比较多的地方——去国贸做个展览。彼时国贸大厦刚刚建成,周围聚集着一众跨国公司。“现如今那儿早已是一线品牌集中的高档场所,当时国贸地下一层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商店,大部分区域是闲置的,我觉得国贸是一个最理想的场地。”

   “与国贸方一接触,他们表示很愿意,也很配合,大家都觉得这事很新鲜,我一下子就租了差不多有六七百平米。那个时候是1990年,很大的一个空间,一挂就是七十多件作品,这是我平生策划的第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持续了半个月,让李剑光没有想到的是,销售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卖了得有二三十件作品,大家皆大欢喜,成本收回后,还赚了不少钱。”

    这次成功的试水,带给李剑光的不仅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让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资源。“由于自己英文还不错,跟外国人很容易的就建立起联系。”李剑光说,“至今我还记得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浦项制铁的董事长当时一下就买了好几张。”两个月之后李剑光又做了第二次展览,那些此前有过购买的客人再次光顾了展览,有一些人甚至主动来联系他,请他带他们去美院买更多的作品。先后三个这样的展览做下来后,李剑光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为什么不找个固定的场所,开一间画廊呢。半年后北京世纪艺苑在京伦饭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画廊生涯,那是1991年。“一年几万块钱的租金,现在说起来太便宜了。”李剑光笑着说。

    李剑光学文出身,之前就对艺术有着一份热爱,凭着自己的艺术直觉和读书钻研,让他对艺术很快具有了不错的鉴赏力。“我主要通过两件事来提高自己:第一是理论学习,多看评论家的文章和艺术类杂志,虽然当时艺术媒体极为有限。另外,就是多去看学术展览,并和艺术家们经常交流。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好画家都还没有机会展览呢,普通画家的作品就更鲜有机会展出了。所以当时去看的大部分展览都是极有品质、学术性很高的好展览,因为那个时代不受什么市场因素左右,很纯粹。”

我和画廊同步前行

    李剑光性格中有着不安分的基因,他不再满足仅仅是单纯的买卖。在京伦饭店做了一年多以后他开始有了品牌意识。“那个时候就想为优秀艺术家们提供更高的展示平台,创造条件在更好的场所做展览。这样就等于是自己给了自己一份责任感。”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李剑光开始四处找场地,恰好在日坛公园里面有一个皇家四合院——具服殿。李剑光翻开记录画廊历史的画册说,“空间150平米,很气派,而且那样的环境极有中国特色。用现在的流行词形容就是超级高大上,背后的代价则是一年15万的租金,后来又涨到了20万。其实那个时候心里是有压力的。但是人的热情已经上来了,觉得自己非要干成这件事情。那个时候年轻气盛啊。”

    在那个远没有艺术市场概念的年代,艺术家作品都很便宜,最贵的作品也仅仅几千美金一幅。支付房租等费用看似不成问题,但二三十万在那个时候毕竟也是很多钱呢!李剑光当时的客户很大一部分是驻华外企高管和各大使馆的外交官,他们是有能力购买艺术品的人群,但他们都是阶段性地在京工作,几年后会陆续卸职回国;再者,由于偏于公园一隅,僻静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性渐渐显现:少了流动客人,有时三、五个月不开张也是常有的事情。“当初开业时感觉无所畏惧,认定前景乐观,但其实仅是凭着一股单纯的热情,后来才发现坚持下去还是挺艰难的,之后那九年真的是很不容易。”回忆当初,李剑光难掩感慨万千。

灿艺术-画廊新征程

    2007年,李剑光决定将画廊从观音堂画廊街搬到798,并更名为灿艺术中心。直至画廊入驻798之前,李剑光经营的主要方向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画廊真正的变化是这次迁入新址之后开始的,实力派绘画、风格多元化是灿艺术这些年所坚持的艺术方向。

    说起为何画廊再次迁址,李剑光直言那完全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之前是没有想到往这边搬,是798主动找的我,然后我才动了去意,毕竟那两年798艺术区人气很旺。一进来的时候我们展览很频繁,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做九个展览,每个展览销售情况都很好,有几个展览甚至作品几近卖光。”李剑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旧感到不可思议。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后来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打击最为致命的经济危机时期,灿艺术的生意依旧火爆异常。

    和学院派画家的捻熟,以及对艺术敏锐的判断,让这时的李剑光对什么是真正的画廊,如何经营画廊都有了自己更深的体悟。他偏爱学院派画家,每每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就会不计成本地买下来,在一本记录灿艺术收藏的画册中李剑光讲述了几件藏品的曲折收藏经历:失而复得,高价回购,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属于灿艺术自己的收藏。

    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个阶段,当代艺术市场发生了重大问题,整个艺术收藏圈都在重新审视所谓的当代艺术,那时候从藏家到媒体突然将热情转移到写实绘画。灿艺术幸运的是:多少年的买断习惯,让画廊积累了大量库存,这其中大部分恰恰就是写实作品,而且都是一些后来被市场追捧为明星艺术家们的画。“不好意思的讲,真是阴差阳错,做了二十四年画廊,生意最好的一年居然就是08至09年度。”与其说李剑光的运气好,不如说是他敏锐的判断力和坚持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回报。不去过多地考虑获利,这样反而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

    从世纪艺苑到灿艺术中心,李剑光已经经营画廊二十几年,从茫目的热情再到清晰的方向,一路走来他比别人体味了更多的酸甜苦辣:“经营画廊其实没有什么秘诀,真心喜爱艺术、诚信待人待己、再加上几分魄力就够了。”这其实不光是李剑光的经验,也是整个中国画廊业发展所需要的。

 

Q&A  这个是一句话问答。

Q 做画廊二十多年,对这个行业体会最深的是?

A 其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特别需要耐心和坚守。

Q 现在整个中国的画廊,跟国外的画廊相比,差距还大不大,差距在哪里?

A 差距没有那么大了。毕竟现在是资讯时代了……

Q 现在很多的藏家都自己开了空间,你觉得这会加剧画廊行业间的竞争吗?

A 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每一家画廊都是不同的,我认为这是好事,至少藏家背景的新画廊主们应该具备高于常人的艺术鉴赏力。

Q 现在上海西岸,包括ART021这些艺术生态的兴起,你对整个上海的崛起怎么看待?

A 明显感觉到上海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烈了,龙美术馆起到了一个龙头作用,而上海恰是个时尚的前沿城市,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Q 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股票、实体经济都显疲软,这对包括画廊在内的整个艺术生态影响大不大?

A 当然很大。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画廊无法抵御恶劣的经济环境,但我也永远相信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也依然会有人不受影响,坚持购买艺术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